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以奥沙利铂为主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的化疗方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的肌电图特征,探讨奥沙利铂导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分级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及肌电图电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新入院准备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化疗前进行肌电图检查作为化疗前组,以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并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症状、体征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化疗后组,在每周期化疗后观察记录患者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当出现神经毒性症状加重并发展至更高一级神经毒性时,进行神经传导检查,首先比较化疗前组与化疗后组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肌电图表现差异及各级神经毒性的肌电图表现差异;其次分析奥沙利铂导致各级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分级、肌电图表现及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就诊于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内科符合条件的病例70例,化疗前组14例(无神经毒性组),化疗后组56例(有神经毒性组),其中神经毒性I级24例(42.86%)、II级26例(46.43%)、III级5例(8.93%)、IV级1例(1.78%);2.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临床特征:化疗后组56例患者均表现为四肢远端神经末梢的麻木症状;出现触电样感的患者为30例(53.57%)、肢体无力感23例(41.07%),四肢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患者39例(69.64%)、针刺觉减退或消失27例(48.21%)、震动觉减退或消失23例(41.07%);少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灼烧感及触觉减退或消失和四肢肌力减退。3.奥沙利铂毒性分级与累积剂量之间的关系:神经毒性I级、II级、III级、IV级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458.83±218.87mg/m2、741.68±193.86mg/m2、1014.00±105.25mg/m2、1034mg/m2。4.化疗后组肌电图特征:化疗后组56例有51例(91.07%)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出现神经毒性I级、II级、III和IV级的患者分别为19例(37.25%)、26例(50.98%)、5例(9.81%%)、1例(1.96%)。肌电图表现为各级感觉神经传导电位潜伏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呈逐级递增的趋势,而波幅、传导速度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且各神经的波幅、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神经传导电位各级远端潜伏期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呈逐级递增的趋势,而波幅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化疗后组与化疗前组的肌电图特征比较:较化疗前组相比化疗后组出现运动传导电位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感觉传导电位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其中右侧正中神经各段、尺神经肘-腕段运动神经传导电位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左右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电位的波幅和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化疗前组相比化疗后组F波平均潜伏期、F-M潜伏期随神经毒性级别的升高而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上下肢肌电图异常率比较:运动神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传导电位的正中神经和尺神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胫后神经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1.奥沙利铂可导致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远端感觉障碍为主;2.奥沙利铂可损伤感觉、运动神经传导电位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感觉传导速度的减慢;其中主要以感觉神经损伤为重,且感觉传导电位的波幅可反映OXA神经毒性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估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客观准确的标准。3.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肌电图特征表现是以远端感觉神经轴索损伤为主,同时伴有轻度的运动神经损伤。4.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以上肢损伤为重。5.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分级、肌电图异常程度与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