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桥河小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地带,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鉴于此,本文采用野外调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光桥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旨在向政府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土地利用/覆盖在小流域尺度上的研究做一定补充。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然后再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4年的地形图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别得到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分类矢量图,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接着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统计以及空间分析,得到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图,生成1984-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表;最后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对光桥河小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参照土地利用变化转移表明确了23年来光桥河小流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变化的方向,分析了变化驱动因素。(1)从总体上看,流域内林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用地、水利用地、滩涂面积是增加,面积分别增加了7.5563km~2、0.7157km~2、0.5742km~2、0.0074km~2;耕地、园地、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面积分别减少了5.5415km~2、1.183km~2、2.2276km~2。(2)从用地结构类型来看,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其中,由耕地、园地和草地转入林地的面积分别是4.7157km~2、0.7936km~2、2.2276km~2,草地的减少面积全部转为了林地;由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转入居民点用地的面积分别是0.3946km~2、0.1792km~2、0.0072km~2、0.0003km~2;由耕地、园地、林地转入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分别是0.2412km~2、0.3032km~2、0.1747km~2;由耕地、居民点用地转为滩涂面积分别为0.0985km~2、0.0002km~2;河流水面无明显变化。(3)对光桥河小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和政策因素是该流域中的主要驱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