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病例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愿配合调查,随访调查资料完整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介于58~83岁,平均为70.3±7.0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42例。2分组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将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35例)和联合治疗组(33例),基础治疗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应用钙尔奇D、骨化三醇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鲑降钙素进行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3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天、1周、2周、3周、4周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后4周、8周、12周、48周复查X光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量患者健侧肱骨近端骨密度(BMD);应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48周的患侧肩关节功能;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4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1周、2周、3周、4周的VAS评分分别为8.7±0.7、4.5±0.9、3.1±0.5、2.2±0.6、1.0±0.7,基础治疗组分别为8.6±1.0、6.7±0.8、5.1±0.6、4.1±0.9、3.1±0.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组间效应比较:F=176.347,P<0.001,表明两组在VA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联合治疗组平均为13.3±0.4周,基础治疗组平均为16.2±0.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密度测查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均增加,但联合治疗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此外,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于术后8周骨密度变化的组间差异开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肩关节功能评分显示,联合治疗组Neer评分优良率为90.9%,基础治疗组的优良率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基础治疗组出现钢板松动1例,肱骨头坏死1例,联合治疗组出现钢板松动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应用鲑降钙素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它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密度,从而更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