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期以来,具有氮、氧供体的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特性研究始终是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些配体中,较为常见的1,2-乙二胺和水杨醛的衍生物缩合得到的多齿螯合配体,俗称“Salen型配体”。最简单的Salen型配体是对称的四齿N2O2供体配体。而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很多Salen型配体的衍生物,其中,Salamo型配体是最佳修饰衍生物之一。这是因为Salamo型配体将强电负性的氧原子引入了C=N基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61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具有氮、氧供体的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特性研究始终是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这些配体中,较为常见的1,2-乙二胺和水杨醛的衍生物缩合得到的多齿螯合配体,俗称“Salen型配体”。最简单的Salen型配体是对称的四齿N2O2供体配体。而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很多Salen型配体的衍生物,其中,Salamo型配体是最佳修饰衍生物之一。这是因为Salamo型配体将强电负性的氧原子引入了C=N基团中,致使Salamo型配体的化学性质比Salen型配体更稳定,同时,也增强了相关配合物的溶解性和柔曲性,以上都使得Salamo型配体及其配合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且在配位化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成Salamo型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一般策略是通过合适的多齿螯合配体、阴离子效应以及辅助配体来完成。然而,这类Salamo型配合物的结构和成核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荷、金属离子的类型、配体的形状、配体的大小、配体的柔韧性、配体中水杨醛上不同的取代基以及不同的辅助配体等。后期,不仅要研究如何获得结构新颖的Salamo型配合物,而且要开发其潜在应用价值。1.1,2-二胺氧乙烷与3-溴-5-氯水杨醛反应,制备2-羟基-3-溴-5-氯苯甲醛单缩化合物,然后与2-羟基-5-甲基间苯二甲醛以2:1的化学计量比反应,获得了多卤素取代的双Salamo型配体H3L~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配体H3L~1和不同的过渡金属(Co(II)、Ni(II)、Cu(II)、Zn(II))盐反应,通过配位驱动自组装,获得了八个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和2都为多核Ni(II)配合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阴离子效应,只是得到的配合物1为双核Ni(II)结构,而配合物2是具有中心对称的四核Ni(II)结构。此外,配合物3-5是多核Cu(II)配合物,配合物3和4是双核Cu(II)配合物,只是在Cu(II)原子的轴向位置,配位的溶剂分子不同。而配合物5则为配体未完全去质子且具有对称中心的四核Cu(II)配合物,在该配合物中,氯离子不仅参与桥连而且参与配位。剩余的三个配合物6-8都为化学等同但晶体学不等同的多分子配合物,配合物6和7都为化学等同但晶体学不等同的双分子结构(包含A和B分子),而配合物8为化学等同但晶体学不等同的三分子结构(包含A、B和C分子),且配合物6和8中存在溶剂效应。在光物理性质方面,对配体和配合物1-8的荧光性质都进行了研究,除了配合物7的荧光强度增强,其他配合物都存在荧光淬灭效应。同时,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和二维指纹图定量分析了分子间相互作用。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配体H3L~1和配合物1-8进行了研究。2.1,2-二胺氧乙烷与3-甲氧基水杨醛以1:2的化学计量比反应,获得了含多个配位点且对称的单Salamo型配体H2L~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配体H2L~2与四水合醋酸钴反应,再与辅助配体硫氰酸钾反应,获得了同三核配合物9。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并不是中心对称结构,且辅助配体硫氰酸钾中的N原子参与了配位。对获得的配合物9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9存在荧光淬灭效应。同时,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配合物9进行了相关研究。Complex 1:C33H35Br2Cl2N5Ni2O113,Mr=1025.74,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Complex 2:C72H74Br4Cl4N10Ni4O20,Mr=2095.69,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Complex 3:C29H29Br2Cl3Cu2N4O13,Mr=1304.8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mplex 4:C29H27Br2Cl3Cu2N4O12,Mr=1016.79,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mplex 5:C56H46Br4Cl14Cu4N8O14,Mr=2125.1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c;Complex 6:C57H49Br4Cl7Co4N8O16,Mr=1905.55,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Complex 7:C57H52Br4Cl4N8O17Zn4,Mr=1843.98,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mplex 8:C92H91Br6Cl9Co6N12O26,Mr=2932.85,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mplex 9:C38H36Co3N6O12S2,Mr=1009.64,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
其他文献
在生物和环境领域,过量的阴离子及氨基酸会引起生物机体的异常病变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基于不同材料的功能荧光化学传感器应运而生。嫁接和掺杂设计策略是材料化学和新能源领域中对主体结构修饰的重要方式。在此成功开发了一种双功能检测的Salamo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另外首次将Salen基团以两种模式嫁接到Salamo体系中,成功构筑出Salamo-Salen-Salamo型配合物,并探究了其分子结构特点和探针方面
Salen型化合物是具有这一类(-CH=N-(CH2)n-N=CH-)骨架的化合物,前期对Salen型化合物及其相应配合物的合成及在性质方面更深层次的研究,为进一步合成Salen型化合物的衍生物提供了基础。通过在Salen型化合物亚胺基团的氮原子上引入氧原子进而得到了Salen型化合物的衍生物,即Salamo型化合物。通常Salamo型化合物的一般骨架为(-CH=N-O-(CH2)n-O-N=CH
土壤水是地表物质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水循环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土壤水对于农业和气象科学的影响更为直接,它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条件,同时也对气象预测和灌溉管理系统具有关键影响。因此,寻找一个适度尺度内的土壤水分动态检测方案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点测量方法与大尺度的遥感方法。两种方法虽然优势明显,但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基于质子重离子的放疗方式由于其高相对生物学效应、高剂量均匀性以及对正常组织有很好的保护能力的特点,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展现出了不俗的成果。但是质子重离子放疗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对于位于人体胸腹部的很多组织器官而言,在放疗过程中会随着患者呼吸运动产生牵连运动。这种运动致使肿瘤靶区的位置产生偏差,进而导致出现靶区剂量分布不均,靶区产生非期望的几何遗漏,以及对
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分子识别是其重要的分支。分子识别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选择性结合,包括对中性分子、阴阳离子及生物大分子等的识别。杂环化合物和以杂环化合物为配体合成的荧光传感器以其新颖的结构,独特的功能在分子识别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三种含有杂环基团的荧光传感器,通过表征、光谱实验、理论计算等对其结构、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抗癌、抗氧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的天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但其成药性差、代谢快、靶点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导致其进一步的应用价值和药理开发受到限制。对此类天然活性先导苷元进行结构修饰以改善其药理作用,是目前开发药物的一种新策略。如在二苯乙烯苷元上引入糖基片段,可保护苷元免受酶氧化,降低其毒性,从而提高其活性及生物利用度。此类化合物天然来源非常有限,极大限制了对其药物活性
目的:分析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碳离子放射治疗(CIRT)局限性前列腺癌,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优势和异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21年4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放射治疗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接收放射治疗的1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定位CT影像,在第四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计划系
结构超润滑技术因其低至10-3量级的摩擦系数,被认为是降低摩擦危害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石墨烯/二硫化钼超润滑体系,探索改善其环境适应性以及承载能力,为结构超润滑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有益帮助。首先针对该材料体系的环境依赖性问题,着重提升其对湿度的适应性,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层内的离子键电负性差异,从增强离子键强度角度探索改善该类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湿度敏感性,对比了不
Schiff碱类配体在配位化学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致力于研究结构复杂且稳定、应用广泛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本论文主要研究设计了以4-氨基-2-羟基苯乙酮、2-氨基-3-苄氧基吡啶为底物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4-氨基-2-羟基苯乙酮作为底物与甲氧基胺盐酸盐反应,该反应得到的中间体分别与3,5
含有N,O识别位点的化合物作为配体时,N和O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从而形成配位键和金属中心离子进行配位。Schiff碱类化合物是一种典型的含N,O识别位点的化合物,通过在亚胺基团(-C=N-)两端引入不同的官能团,使其形成衍生物,从而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Schiff碱类荧光探针由于合成条件相对简单、操作简便以及快速检测等优点而受到极大关注。本课题设计合成了含N,O识别位点的四个荧光探针(L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