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与影的配合成就了电影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电影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播媒介。作为独特传播媒介的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凭借其所塑造的角色、捧出的一类特定的明星。 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变化进程,其造星频率也不断提速,这样的特质使得电影媒介能迅速吸引特定“迷”群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在各类电影中,“明星”对一部电影作品的加盟也促使了其簇拥者们为这部作品买单——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是电影这种媒介成就了明星,亦或是明星成就了某部影视作品。无论双方何为因果,最终却都通过其“粉丝群体”将双方联系了起来,并最终实现了二者的共同盈利。 2011年《孤岛惊魂》、《大武生》、《五月天追梦DNA》、《紫宅》等多部典型“粉丝电影”的上映,使得2011年在部分业内人士的眼中有着“粉丝票房元年”之称。令人眼花缭乱的明星效应所带来的疯狂年轻粉丝群……众多具有话题性的关键词使得这类有着“粉丝电影”噱头的作品一经出现,就迅速吸引了媒体、业内人士以及相关学术研究者的注意力。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类电影作品的粉丝受众群所具备的强大票房生产力更是引起了业内、市场多方面人士的关注。 在“粉丝电影”大潮之中,一部为特定粉丝打造的文学改编系列电影《小时代》的上映,加之其票房神话的创造,再一次凸显出了粉丝电影受众强大的消费能力和“粉丝”身份特征显著的消费行为。 本文所选取的分析案例电影《小时代》作为一部畅销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该系列电影已有的文本方面优势使得其具备了的广泛粉丝受众群,这便为电影的上座率提供了大量重复观影的保证,由此换来该片票房不断刷新;于此同时,在电影上映期间,受众以电影多场次的观看作为对自己偶像的支持方式、粉丝更是在电影的上映期再次大量购买不同版本的《小时代》文本,引发了该作品文本方面的又一次热销。 2013年6月27日自电影《小时代1》上映以来,它就持续占据了大量的票房比量,并在业内、业外掀起了“白热化”的争论。不久之后,《小时代2》也趁热打铁,于同年8月8日提前上映,亦毫无意外地再次席卷大量票房,将人们的视线再一次定格在了为特殊群体量身打造的“粉丝电影”上。 大荧幕内外的电影票房、影院排片量、网络影片下载量、相关文本商品、微博话题榜、微博等自媒体的信息空间占据量、甚至是粉丝为维护偶像所挑起的网络骂战。当新闻报道遇到粉丝电影之际,各种热议话题由电影本身而转向了粉丝们热烈且略显疯狂的消费行为。从电影前期宣传到最终下线,粉丝受众既是整个过程的新闻热点的主角又是电影发行方从营销策划到票房“大吸金”行为中的重要配角。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大量影视作品走起了“为特定粉丝量身打造”的创作路线,这是投资方、发行商在消费社会中将电影愈加朝“工业化制作”靠近的权宜之计,也是各类粉丝群体以及他们身后强大的消费能力所缔造的粉丝电影占据总排片量半壁江山的情形。 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市场从来都是判断电影创作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于电影分类之一——粉丝电影而言,作品内容之外,明星光环所组成的娱乐话题,较少的投资即可收获的可观票房使得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者、电影制作者转战于该影片领域,甚至部分非电影界的名人,也凭借自身的明星号召力,在已有人气的保驾护航之下开始尝试专业电影拍摄。就目前而言,众多跨界涉水电影拍摄的名人中,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无疑目前为止将“粉丝电影”之牌打得最为出彩。 结合传播学相关研究,在传播学的诸多研究类别当中,受众研究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受众对于媒介、讯息等方面的能动作用已然成为受众研究的重要分项之一。 自《小时代》之后,为特定受众群量身打造的粉丝电影不胜枚举,它们具有博人眼球的娱乐话题与明星光环,每一次的上映都会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大量内容空间。然而,在粉丝电影的范畴内,不同作品最终的票房成果以及口碑效果却大相径庭。特定受众群对于粉丝电影的消费选择、消费力度的差异是直接影响影片最终直观成绩——票房的重要原因之一,粉丝受众的消费行为也是关系该类型电影作品发展走向、前进空间的必要元素。 通过研究之后,本文选取“粉丝电影”的典型之作《小时代》系列电影为载体,透过粉丝电影“热”现象,分析其背后起着重要作用的粉丝消费行为,以及“反常态”消费行为形成的原因、对电影市场产生的影响等现实问题,尝试为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走向、定位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