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属于超越不同语言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是言语的转换,也是信息的交换。译者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期待,尽力找到最接近原文要素的表现形式,依据关联翻译理论,应该将关联性调整到最佳。鲁迅的《阿Q正传》是讽刺小说。熟语、造词、谩骂语、方言、双关语等个性化言语手法的使用是鲁迅语言方面的特色。所以《阿Q正传》的翻译并不只是言语的翻译,也可以说是思想和感情的翻译。因为中日两国在社会习惯、价值观念以及行动方式存在不同,因此在与语言环境不同的人交际时,个性化言语手法的翻译相较其他翻译就更要考虑两种语言的特征。信息的传递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冲突,所以翻译也可以称为是一项文化活动,是重要而并非轻言能完成。原文中个性化语言翻译的不恰当,那么言语本来的信息就会被改变和破坏,产生违和感,从而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而且如果翻译的不正确,那么包含于个性化言语手法中的细微差距也不能被准确的传达,从而在交际上产生诸多问题。“关联翻译理论”是说明“翻译是推理的过程”、“通过最小的处理努力而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理论。“关联翻译理论”的“语境含义”适用于《阿Q正传》中个性化言语手法的翻译。在汉译日的过程中,译者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处理最有关联性的“假设”,在译文中着眼于最大限度的“关联性”和“最佳化”,才能正确理解鲁迅作品中的个性化言语手法,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本论文构成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论文中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概况等。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说明了文学翻译的特征与关联翻译理论的关系,同时介绍了《阿Q正传》的日译概况。在第三章,选取《阿Q正传》中熟语、造词、谩骂语、方言、双关语等言语手法的原文和译文,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关联翻译理论,找寻最佳关联点并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是从最佳关联的视点出发探讨《阿Q正传》日译的三个原则。第五章是本论文的结论以及今后有待研究的课题。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关联翻译理论作为动态理论,可以对《阿Q正传》及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进行指导和评价。另外,《阿Q正传》的翻译过程是寻找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建立原文与译文间的最大关联是最重要的前提。其翻译策略分为“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对于熟语、造词、谩骂语、方言、双关语的翻译,三名译者的翻译方法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对于熟语、造词和谩骂语的翻译主要使用了直接翻译的策略,而对于方言和双关语的翻译则使用了间接翻译的策略。进而,依据关联翻译理论的观点,总结出翻译个性化言语手法时必须遵守的三原则。分别为对于原文作者意图的最佳理解;对于作者、译者、读者理解的最大关联;对于处理努力和文脉效果间平衡的把握。翻译是言语问题和文化问题相关联的存在,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