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免疫生物学效应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意义:  流感病毒为分节段,有包膜负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引起流感症状。与典型的嗜神经性病毒相比,流感病毒有时在流感相关脑病病人与流感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大脑组织中被检测到。神经元为终末分化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可造成永久的神经后遗症。然而流感病毒是否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损伤仍存在争议。因此,进一步明确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的病理损伤及免疫应答,探索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将有助于理解CNS感染流感病毒后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病毒感染的胶质细胞后过度释放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神经元的炎性损伤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星形胶质细胞也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重要来源细胞,对神经元起到支持和营养作用。到目前为止,流感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是否上调神经保护因子尚未见文章报道。因此,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后,其神经营养因子类型的变化,将有助于明确胶质细胞在流感病毒感染CNS时的功能和作用。  实验方法:  孕鼠18d取胚胎,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用流感病毒 H1N1体外感染神经元细胞,检测神经元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凋亡、细胞活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及蛋白水平变化,检测流感病毒在神经元的病毒基因的转录与复制。  新生24h内小鼠,取大脑皮层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经温和胰酶消化结合定轨摇床振荡的方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流感病毒体外感染星形胶质细胞,检测病毒感染后星形胶质神经营养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  1成功分离培养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神经元纯度经检测在95%以上。  2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神经元不发生细胞病变效应及凋亡。  3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可显著降低细胞的活性,ST169感染细胞后6-24h内细胞活性变化不大,PR8株感染6h到24h后,神经元的活性慢慢恢复。  4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后,病毒基因的转录在感染6h与24h内表达上调;,病毒vRNA的复制受到影响,在感染后6-24h内几乎没发生变化。  5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可诱导神经元的细胞因子(IL-6,IL-10,IFN-β, TGF-β, TNF-alpha,CXCL10)的mRNA水平上调。  6病毒感染神经元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6和TNF-alpha)分泌量极低。  7流感病毒感染神经元后,神经元细胞中NF-kB蛋白未见被激活。  8星形胶质细胞被流感病毒感染后明显上调GDNF转录水平表达,营养因子NGF、BDNF、NT-3转录水平未见改变。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今,老龄化进程加剧,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
背景与目的: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内质网中的分子伴侣。GRP78是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中的主要调节剂,能阻止压力性传感器的活化、维护胞内
背景:在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差异是通过在不对称分裂来获得,这种不对称分裂即体现了细胞的极性。胚胎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对自身干细胞数目的稳定和组织动态平衡和修复发挥了
目的:探讨p21基因在乳腺癌中甲基化状态、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p21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与其在乳腺癌其它三种亚型即luminalA型乳腺癌、lu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向隔核投射,并探讨大鼠隔核对海马Ghrelin调控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金(Fluorogold, FG)逆行追踪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向隔核投射;采用
目的:  探讨p120 catenin(p120ctn)、Kaiso和matrilys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肺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