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的教育价值在国外已得到肯定,在国内,近几年来,机器人教育也开始在中小学校园开展,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然而,由于起步较之国外晚,教师们缺乏开展机器人教学活动的相关经验,因而发展一些理论指导知识与应用工具显得很有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关于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关于促进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的研究几乎没有,与蓬勃开展的机器人教学活动不对称,而国外的机器人教学较之国内起步早了大概十多年,相应的研究也较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国内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国外的机器人教学中,普遍将机器人视作为一个媒介用来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等学科的概念与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这对本研究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一些研究者关于Hands-On与Minds-On的相关研究也给予了本研究重要启示。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外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国外的两个典型机器人教学案例,鉴别出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即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活动、探究活动,然后构建由动手实践、协作交流、反思建构三个维度有机组合而成的教学活动模型,之后,设计与开发出基于上述教学活动模型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开发促进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帮助学生建构机器人所蕴含的多学科概念、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工作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活动,本文作者认为本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形成了如下几点研究结论:1、通过对国内外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理清了机器人教学背后潜藏的一些规律和所基于的一些重要理论;2、通过对几个典型的机器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较为清晰地鉴别出机器人教学的一些特征;3、提出了机器人教学活动一般分为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活动和探究活动,进一步分析了这三种类型活动的组成要素,指出机器人教学活动是由实践动手、协作交流和反思建构三个维度有机组合而成,并建立了相应的机器人教学活动模型;4、利用Zope这一开源的Web开发框架,对促进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进行了设计与开发,较好地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在于:1、建立了机器人教学活动模型;2、在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下,对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对系统进行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