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对农民工城市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民离开土地,来到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编织他们的“淘金梦”。他们的行为又带动家乡人离开土地。农民工就由缓缓细流汇成声势浩大的民工潮,建设着城市,改变着农村,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自己。他们来到城市,而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他们回到家乡,也难得再融入家乡。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差异让他们“左右为难”。他们亦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们家园意识、身份意识的混乱和不确定,引起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方关注。人们开始反思,农民工坚韧付出的背后,如何让他们在新的环境里构建起自己的家园意识,让他们不再有过客心理。近来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城市取消户籍制度,也有城市以迎接新市民的姿态来接纳农民工农民工融入城市首先要有经济上的融入,即在城市能有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这是立足城市的基础。其次,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后,有与人交往、沟通等社会层面的需求。农民工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他们对所在城市的认知,也影响着自身的定位。而心理和文化层面的适应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最后防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个潜移默化而又持续的过程。在改变那些外在的“门槛”之后,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成为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的关键所在。城市犹如人,城市文化也如人一般,有自身的个性和特色。既有历史的沉淀,更有现世的塑造。大众传播既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也塑造着城市文化,又在城市文化的框架下进行。大众传播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农民工对所在城市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而大众传播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农民工也不例外。且农民工因为离开乡土以及以往的人际交际圈,对环境的陌生以及交际圈的狭窄,他们认知外界很多时候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种渠道。人们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认知城市,但又因个体的差异,比如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情况等,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也会有差异。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也是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大众传媒一方面构建着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又消解着农民工的乡土文化。这些都影响着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因此,从传播学和文化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对农民工城市文化认同的影响,对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具有指导意义和探索价值。
其他文献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在小学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写话是整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
在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的重要。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小练笔的方式进行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差异教育理念下,采取多样手段,有利于
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研究与探讨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无疑有利于加强我们对艺术创作鉴赏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创作、鉴赏思维。
从借助提示、确定目标;遵循提示、简化设计;紧扣提示、捕捉重点这四个方面出发,通过"减法"简化教师的教,从而提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从读写迁移、拓展阅读、提升能力、习得
在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化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就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点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问题日趋备受瞩目,环境保护成为矿产资源型企业永久不变的课题。矿产资源型企业对于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从它在中国产生的那天开始,就与语文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关注的是同一群体,那就是儿童。儿童文学是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而得到的。它具有平均相对分子量较低,初粘力大,干燥速度快,润湿性好,耐水性好等诸多优点,但其耐高温性
液压振动试验系统是工程研究中的重要实验设备,它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建筑、材料等许多重要工业领域。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液伺服仿真及试验系统研究所在研项目“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