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思概念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观念和想法。当下科学教学教育界大力倡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学作为自然学科,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极为关键。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条件,然而迷思概念的存在影响学生科学概念形成,从而影响了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并且在探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转变极为关键。初中生物学具有十个主题,50个重要概念。其中人体系统属于50个重要概念,经过梳理文献以及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联系紧密,但因其不可见性以及复杂性,使得学生在此部分极易产生迷思概念,阻碍了学生相关知识体现的构建。因此本研究以人体四大系统为例进行学生迷思概念探查并对迷思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本研究主要包括文本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在文本研究部分,首先依据教材对科学概念的概念内容进行划分形成子概念,构成科学概念的子概念描述表。每一个子概念涵盖概念内容较多,因此在子概念描述表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子概念进行进一步划分,形成科学概念片段,构成“科学概念的细化表”。以“科学概念的细化表”为基础构建概念的示意图模型,并编制迷思概念探查工具。在实践研究部分,利用所编制的迷思概念探查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法,探查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为了进一步确定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访谈调查法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确定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迷思概念。在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访谈文本的分析,结合已有的迷思概念成因研究,分析学生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进一步整理,利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寻找迷思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合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迷思概念间存在的关联性,结合教材编制自我解释学习材料,利用自我解释学习材料,进行自我解释教学设计。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在迷思概念探查方面: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迷思概念主要有3个类型:(1)对四大系统的相对宏观结构掌握较好,忽视相对微观的结构。(2)对四大系统的语词掌握较弱。(3)对四大系统中较为抽象的机制过程掌握不好。学生四大系统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概念学习不牢固。(2)遗忘。(3)日常生活经验。(4)教学资料的影响。四大系统迷思概念间的关联性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迷思概念间产生的影响。(2)已经掌握的科学概念对迷思概念产生的影响。在迷思概念转变方面:利用自我解释策略当中的问题引导策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文本和图像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思维推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并理解所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