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CLA)含有共轭双键,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但是CLA存在不稳定、易氧化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更重要的是,CLA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在人体小肠。本课题旨在利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和黄原胶复配作为载体包埋保护CLA,减少其在胃内(非CLA吸收部位)的损失,提高其在人体肠道中的利用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制备以OSA淀粉-黄原胶复配载体作为水相、CLA为分散相的乳液,并研究其流变学特性、粒径、稳定性,实现对乳液固形物含量及壁材复配比的初选。综合分析以上因素,选择固形物含量在5~20 g/100 g之间、壁材复配比例在1:100~1:60范围内的乳液。接着,采取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包埋CLA的微胶囊,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微胶囊壁材中OSA淀粉与黄原胶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它们复配没有新的基团产生,仅存在氢键作用力。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最终确定的工艺参数为芯材(CLA)与壁材(复配载体)之比为1:4、固形物含量10 g/100 g、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C。固定此工艺参数,改变壁材复配的质量比(1:60、1:80、1:100和0:100(对照组)),测定CLA微胶囊的包埋率,结果显示均高于97%(w/w),说明CLA被有效包埋。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表明,颗粒中值粒径随黄原胶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大,壁材的复配比例为1:100时微胶囊颗粒的比表面积最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发现微胶囊颗粒形态完整,颗粒表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与喷雾干燥微胶囊的典型特征相一致。最后,研究了这四种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抗氧化稳定性以及微胶囊中CLA的体外和体内释放特性。采用热分析系统测定微胶囊及其壁材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壁材中黄原胶的加入提高了其热稳定性,微胶囊在100°C到160°C之间这一喷雾干燥操作温度范围内均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不会出现热降解。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测定微胶囊及CLA消耗的氧气含量,显示微胶囊化显著提高了CLA的抗氧化稳定性,且微胶囊的抗氧化稳定性随着复配壁材中黄原胶比例增大而提高。四种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都显示CLA的累积释放率非常低,在3.6%~6.1%(w/w)之间,且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与壁材中黄原胶的添加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在模拟小肠液中,CLA的释放率在12.1%~50.1%之间,黄原胶比例的增加导致微胶囊壁材对CLA的保护能力增强,使其更难在模拟的小肠液中释放出CLA。采取荧光标记示踪法间接测定CLA在动物消化道内转运情况,再次证明CLA在大鼠胃中释放极少,但在进入小肠后释放出大部分CLA,表现了较好的缓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