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及其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原因的探讨中,一种观点认为是公允价值加剧了此次金融危机。理由在于公允价值具有顺周期效应,在市场繁荣时价格虚高,公允价值极大地推动了资产的价值虚增,真实价值完全被公允价值所掩盖,一些大机构则被财务指标的虚假美丽所误导,争相购买相关金融资产将价格推向更高;相反市场低迷时,价格下降迫使银行确认损失,此又推动价格更低落,造成更多的确认损失。从而财务报表上显示的企业业绩下滑,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所持证券,促使了经济的进一步下滑。针对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允价值进行一番审视。论文首先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入手,辨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根据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探讨可以明确的是公允价值本质上为一种市场价格,它形成于公平交易中。这种公平交易目前主要体现在交易必须是活跃的、交易必须是自愿达成的与交易双方应互相熟悉情况三个方面。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允价值形成于公平交易中,是有效市场下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拥有或实际控制的资产与承担的负债进行计量时,必须将该资产或负债置于有效市场进行交易。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对资产和负债的评价。它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为了计量,而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估计得出,这种估计并不是随意推定而必须参照有效市场下同类或类似资产与负债的交易来确定。交易的双方是市场的参与者,互相之间不具有关联关系并且熟悉情况,对资产负债及与交易相关的因素有正常的理解。公允价值假设:相应的构成估计的基础的数额是在观察中观察到的价格,而不是强制清算或降价抛售价格。在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后,笔者主要从价格、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角度来为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寻找理论支撑。众所周知,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的价值。而价值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范畴,在现实生活中其往往通过价格予以反映。会计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实际主要是通过反映价格来达到。于是不同的计量属性主要体现的是不同的交易价格。判断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就必须以公允价值所体现的交易价格是否逼近价值为标准。通过对目前五种计量属性进行深入探讨,笔者发现如果从交易地位维度(买方或卖方)与时态维度(过去、现在和将来)将交易价格细分为六种具体价格后,其中有三种具体交易价格能够对应到三种计量属性。分别是历史成本表现为过去的买方价格,重置成本表现为现在的买方价格,可变现净值表现为现在的卖方价格。此外对于现值,其本质是资产从其持有过程以及未来处置时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折现金额。由于资产的持有不属于交易行为,未来处置虽然包括未来出售这种交易行为但也可能包括赠与、报废等非交易行为,故现值不是一种具体交易价格而仅可以认为未来的出售的价格可能构成现值的组成因素。通过对公允价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虽然也是一种交易价格,但不是一种具体的交易价格。因为公允价值形成于公平交易中,而公平交易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交易要活跃即存在大量规则交易,从少数零星的交易价格中是不能得出交易价格是否公平的结论,这必然使得公允价值不会局限于某一具体交易行为,而应在相同资产的大量公平交易中得以体现。通过价格与价值关系角度对五种计量属性的探讨可以看出,只有公允价值背后体现的是大量交易价格,其余四种计量属性要么是一种具体交易价格(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要么不是交易价格(如现值)。而价值规律指出,价格并不必然等于价值而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大量交易的价格必定无限逼近价值。故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是目前几种计量属性中最能通过所反映的价格近似逼近价值的计量属性,其提出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进一步对公允价值进行深究,就会发现为了论证公允价值的合理性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的独立性----即公允价值相比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是否是一种独立的新计量属性,进行明确。因为会计界有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而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它的理念已经体现在其他计量属性中。所以即使公允价值的理念是正确的,但由于在其他计量属性中已予以反映,故仍然没有单独提出的必要。对此笔者仍然从价格与价值关系角度,辨析出公允价值是与其他计量属性有着本质差别的新计量属性。这些本质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其他计量属性体现为一种具体交易价格(现值除外),而公允价值是在大量交易价格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还涉及到对交易行为的判断即交易必须是公允的。由于现值不是一种交易价格,故其与公允价值也是存在着本质差异的。接下来论文对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作了简介与比较,认为目前在公允价值方面,国内与国际已经越来越趋同,未来的进一步趋同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国情的差异,对一些地方也需要保留中国特色。同时这种趋同应当是双向的,国际会计准则也需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在准则拟定时予以体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价格模型对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引入后使投资者获得了增量价值信息,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值得肯定,这就为公允价值的提出及存在提供了实践依据。在对公允价值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笔者对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后认为,此次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是由于风险管理的薄弱、金融创新的过度与金融监管的缺失。这是企业长期风险累积的释放过程,某种意义上是经济的自我调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只是对这种风险在财务报表上予以变现出来,并对相关投资者起到警示作用,这也是财务监督的意义所在。所以公允价值并不是此次危机的主导诱因。但是笔者认为,虽然公允价值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背离了公允价值的内涵,使得其成为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替罪羔羊”。这主要是由于现行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方面规定了三个层级,当本资产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mark to market),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估值模型(mark to model)。现行三个层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市场计价下对市场没有明确的限定,模型计价下已背离了公允价值理念。首先公允价值需要来源于公平市场,而市场计价主要着眼于市场必须是活跃的,这仅仅是从量的方面对公平市场进行界定,而质的方面至少还包括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或一方不存在显著的信息优势,双方为非关联方没有除本次交易之外的其他利益联系或冲突,交易双方足够理性有理解与完成交易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交易在双方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自愿而非强迫完成,投资者除与本次交易有关的经济利益驱动外并无其他驱动因素(破产、危机、重组等)导致交易的进行。其次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交易价格,这就说明公允价值的形成至少是买卖双方博弈后的结果,而模型计价仅仅是持有方对资产(负债)未来经济利益的单方面预期,并不是一种交易价格。针对这些缺陷笔者对公允价值实务操作进行了改进,主要思路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摒弃模型股价、引入公允市场的界定要素、建立独立的中介机制或政府部门承担公允价值确认职能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计量模式的缺陷,将企业资产(负债)的计量统一分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初始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后续计量优先使用公允价值,当公允价值不可获取时,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进行替代,并对替代顺序进行了严格限定。这种限定主要是基于资产(负债)的持有目的划分,当属于流动性资产(负债)时,由于着眼于短期出售,应采用现时出售价——可变现净值予以替代;当属于非流动性资产(负债)时,由于着眼于长期持有,应采用现时购买价——重置成本予以替代。只有这两者不可获取时,才采用现值进行计量,因为几种计量属性中,现值是唯一基于未来时态的计量属性,可靠性最差。本文有以下两个创新点:1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角度,论证了公允价值是所有计量属性中最能通过所反映的价格逼近价值的计量属性,为公允价值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公允价值的实务改进上,明确提出放弃模型估价,并提出政府承担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职能与社会独立中介披露公允价值信息两种途径。
其他文献
文学史是以符合叙史者价值评判标准的视角、观点和方法所建构的权威话语书写。萧红的文学史评述在海内外两条序列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这揭示的不仅是研究对象的问题,更是研究
小额保险(Micro-insurance)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项目,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并呈快速发展势头。小额保险是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扩散的必然产物,并逐渐成为一种扶贫
绩效管理是国家实现现代化治理手段之一,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旨在为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
随着大型并网风电场容量和数量的增加,其输出功率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将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国际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在世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经济体系中最具
利率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的核心,在金融市场上,利率的走势完全可以左右一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而对本国经济造成影响。正因为利率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直
为了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银行服务,缓解日益加重的银行网点排队的压力,国内商业银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电子渠道为代
目的:探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时临床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效果。方法:选择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以我院50例确诊为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资料为基础,探讨经CT引导下经皮肺
本文对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内涵、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城乡文化二元性的消极影响和破解的紧迫性,指出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破解路径。
目的:通过调查测量成都市城区幼儿的形态与素质指标,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全面了解成都市城区幼儿的体质健康现状、身体发育变化趋势及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幼儿体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