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的流浪汉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被誉为是垮掉派的圣经,是美国战后流浪汉小说的经典。以浪漫派人物迪恩·莫里亚蒂(Dean Moriarty)和保守派萨尔·帕拉戴斯(Sal Paradise)作为旅行者代表的新一代,像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一样渴望地上路了,他们并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的流浪汉,他们在流亡中工作,在工作中流亡,一路上纵酒,吸毒,纵欲,在这种极端的行为中体验生活和感知生命,试图通过这种流浪的方式来获得上帝的拯救。对他们来说,流浪绝不意味着忧伤,而是一种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的快乐方式。只有在路上,他们才能克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生命才能获得自由,同时,作为旁观者一被异化的人才能获得清醒和超脱,从而建立新的理想与信念,寻求生活的真谛。本文认为这两位流浪汉主人公追求精神自由,与道家所倡导的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内部自然自发的思想理念是一致的。迪安是浪漫主义精神的代表,而萨尔则是禅宗精神的代言人,他们体现了战后美国流浪汉英雄作为动(mobility)与思(meditation)的结合体。本本分为导论、三个章节和结论。本文的导论部分指出凯鲁亚克对远离尘世的浮华的强调。第一章主要讲述流浪汉英雄的概念,以及其在英美文学传统中的演变,从而肯定了《在路上》作为当代美国经典流浪汉小说的地位。第二章分析《在路上》主人公迪恩·莫里亚蒂作为战后美国流浪汉形象的特征。第三章讨论了叙述者萨尔一路上捕捉生活的本质的经历。一方面,萨尔被迪安狂野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所吸引而开始在路上的旅行,另一方面,一路上的喧嚣使的萨尔逐渐地成熟—通过内心的沉思领会生活的真谛,这折射出作者凯鲁亚克的禅宗佛教观。结论部分将凯鲁亚克对流浪汉小说的发展放入他所关心的精神的家园,提出流浪汉英雄迪恩体现了作者对遥远东方的禅宗、道家思想的密切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美国流浪汉作为动与思的结合体。
其他文献
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官兵的全面发展正日益凸显为教育的主导观念,由此而得到重视的部队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公众人物”这一概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引发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虽然这一概念在我国出现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承办的"第19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10月下旬在福州召开。本次会议是我国分子光谱科学
在过去,异族通婚一直是犹太民族的一个禁忌,但在20世纪下半期,由于美国社会的开放性,美国犹太人越来越高度的同化和融合于美国社会,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的通婚已经变得相当
总结评价各国农地规模经营政策的经验特点,并从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体、建立完整协调的政策干预体系、调整和完善土地集中政策、制定扶持中等农户政策、劳动力有序转移政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