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粉墨登场,林林总总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山寨”迅速从经济行为演变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文化。面对山寨文化,争议颇多。究竟山寨文化是“何方妖孽”,竟搅得这世界如此“不得安宁”?山寨文化为何生命力如此之强,为何能活得“很好很嚣张”?山寨文化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还是已经踏破了法律的底线?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关系如何?山寨文化涉及哪些知识产权问题?本文即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是对山寨一词进行了解读,接着讨论了山寨文化的内涵,对山寨文化如何披上文化的外衣进行了阐述,对山寨文化兴起的根源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山寨产品进行了分类,将一些伪山寨的产品剔除出去。在理清了山寨文化这一核心概念之后,从本文的第二部分,根据上面的分类,结合我国的现状以及代表性的事件,以滑稽模仿、山寨手机等为例,探讨了山寨文化与著作权、专利权及商标权的关系。首先,山寨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模仿,但山寨文化的模仿是有限度的,只有在不侵犯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山寨文化的模仿才有其生存的法律空间。其次,以滑稽模仿为例,从著作权视角来看,山寨文化和著作权存在冲突,滑稽模仿只有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才能被法律所认可。再次,以山寨手机为例,从专利权视角来分析山寨文化,可以发现山寨文化与专利权存在冲突,冲突的解决方法是将山寨文化规制在全面覆盖原则即字面侵权原则和等同原则框架内。最后讨论了山寨文化与商标权的关系,现在存在诸多侵犯商标权的现象,解决山寨产品侵犯商标权首先要认定山寨产品侵犯商标权的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依据为指导,寻找山寨产品商标模仿的合法边界。至此,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已初步经明了,如何对山寨文化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发挥好山寨文化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本文的最后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山寨文化指出一条出路,即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