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和“存异”:粤东畲族“招兵节”仪式的文化重构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杂居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贵州六省一百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在共同开发中国东南地区的过程中,畲族与汉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互嵌式的居住格局。虽然散居各地且与汉文化交往密切,但全国畲族都流传着广东潮州凤凰山祖居地的族群记忆,各地畲族的族谱上大都有先祖从凤凰山迁出的记载。经历多次迁徙和变迁,凤凰山区现存畲族较少,主要分布在潮州和丰顺的八个自然村。在长期与汉族交往过程中,粤东畲族表层文化渐渐失去民族特征,但盘瓠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核心文化保留了下来。“招兵节”即是粤东畲族盘瓠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2014年以来,粤东凤凰山区竭力打造“畲族祖居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复兴和重构,民族特色彰显。作为祖居地最具代表性的“招兵节”仪式,是粤东畲族最重要的仪式活动,也是复兴和重构的重点。“招兵节”以其“重现盘瓠勇猛精神”的叙事成为“畲族祖居地”的文化标识,但经过田野调查发现,该仪式活动并非只局限于畲族地区举行,还有诸多地域性的文化元素。目前这一活动只在凤凰山少数几个村庄进行,而梅州市丰顺县潭江镇的凤坪畲族村是唯一法师传承有序、仪式活动保存完整的村庄。以凤坪畲族村作为田野点,“招兵节”的文化重构得以更加多维地展现。孕育“招兵节”的凤凰山区是畲族历史上重要的聚居地,承载着畲族对祖先和族群的深厚感情。畲族从迁徙到定居,成为了所居地域的“后来者”,积极进行文化重构以适应新的文化生境。“招兵节”仪式即是文化适应的结果,其展演分为四大段,分别是“搭台请神”、“做法祈福”、“奉请招兵”和“送神谢神”。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重构包括“求同”和”存异”两个方面的内容。“求同”主要表现为神灵体系、生态智慧和法师角色的求同,“存异”主要表现为盘瓠地位和祖先崇拜的存异。粤东畲族以道教神灵作为自己的保护神,祭祀的神灵中也融入了地方俗神。法师的活动范围和社会职能也早已超过了族群的边界,进入到地方社会中。“招兵节”虽然有诸多地域特点,但也同时保留了畲族核心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使“招兵节”保持着民族特色。盘瓠形象的刻意强调和祖先与祖师的二元一体集中体现了畲族文化的生命力,表现出畲族与汉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生存智慧。“招兵节”的文化重构具有历史动因和当代动因。凤凰山区是畲族的传统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区域。畲族和客家人的交往交流交融,对畲族和客家民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也是畲族和周边族群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保障。这样的地缘和族源关系促使畲族在维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丰富的共同性。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和族群认同的工具理性则是“招兵节”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的当代动因。党和国家推行民族平等政策,让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继承民族身份带来的优势资源,畲族民族精英积极重构和认同畲族文化,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也借助这个契机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中,获得官方的认同。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招兵节”的文化重构表现出“求同”和“存异”两个方面的特点。最后,粤东畲族“招兵节”文化重构折射出畲族与周边族群的文化交往具有互构的特点。畲族在吸收周边族群文化,呈现出佛、道、俗神、图腾神、祖先神共聚一堂兼容并包的景观。周边的客家人、潮汕人也吸收了畲族的猎神,认同畲族法师的权威性。由此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互构过程的观点,认为“求同”和“存异”的文化重构策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农村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内生推动力不足,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及各方面外部推动力来改善农村的各方面公共资源供给与公益事业发展,但这种被动提供无疑会大大减缓农村发展的效率。并且,由于农民本身的各方面特质与环境影响,在一些集体行动中很多农民表现出冷漠、搭便车甚至不配合的行为,更加导致农村各方面发展的落后。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田野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以及理
学位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并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宅经济”在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逆势增长,成为新发展格局下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疫情常态化阶段,对中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新发展格局和“宅
学位
学位
学位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渔场面积广阔,再加上飞云江、鳌江、瓯江穿越境内,为其沿海鱼类输送了大量饵料,成为浙江省重要渔区之一。尽管先天条件如此优越,温州渔业生产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渔船渔具落后、渔法陈旧等不足,另一方面因海匪侵扰、外渔倾销。至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渔活动的猖獗,温州处于沿海最前线,渔民备受蹂躏,传统渔业也受到先进捕鱼技术及外来渔货的冲击。复兴渔业成为当时政府挽救渔民的
学位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施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的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64%。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多为高山、高原、峡谷等,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简陋,交通不畅,消息闭塞,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产生活文化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面貌欣欣向荣,少数民族群众向着小康生活大步前进。但是,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
学位
《礼记·礼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于非婚关系中男女之间的交往规范历来就是中国传统的法律规则所重点关注的对象,贸然逾越者要被施以严厉的法律制裁。但法律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从法律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道德与法律规范之间,确实有很多相同的因子。礼教历来重视男女之大防,尤其是在室女与孀妇的贞洁。在家长、家族看来,妇女犯奸,实为家门之辱,贻笑于人,无夫妇女犯奸尤甚。当这种严苛的礼教观念辐
学位
“侠”一开始就与男性天然连接,而女性与“侠”的连接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20世纪初“女侠”书写的崛起则成为了值得探究的媒介景观。本论文将“女侠”置于清末民初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呈现与条分缕析,以“国族话语”为视角透视这一媒介景观,旨在展现这一特殊形象的建构及其与国族话语的多重耦合关系。从1904年开始“女侠”相关的文本较前代在数量上有明显增多,“女侠”形象及承载其的媒介也呈现愈
学位
人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人口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关注的核心基础数据,但是传统人口普查数据的更新周期过长,精细化程度不足,因此针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对城市人口进行精细尺度的空间化推演,构建多尺度、高精度的人口空间数据库,对于正确认识人口分布、城市建设和提高社会综合管理能力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城市的科学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现有人口空间化
学位
仲裁最低限度正当程序起源于《国际商事示范仲裁法》(以下简称《示范法》)~1因需充分考虑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仲裁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公正的情况下,1958年《纽约公约》第五条对仲裁庭操控仲裁程序的权力进行制衡。~2在我国,北京仲裁委员会(以下称北仲)在2004年引入了仲裁最低限度正当程序标准~3,且将仲裁最低限度程序定义为当事人的陈述权与辩论权。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也引入了该项标准。~4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