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头痛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1]。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会面对巨大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人们长期面对压力,难以自行排解、消化,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抑郁、失眠等不良情绪和生活状态,这些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生活状态是诱发紧张型头痛重要元素。如果长时间反复发作,将对患者日常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使患者无法正常的生产、生活,大大降低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会降低社会生产力。针刺和艾灸都是古代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千金方》云:“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大成》:“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灸焫不能以达”可见,艾灸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古代医家所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使用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根据导师黄石玺主任医师的经验,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加用艾灸治疗头痛,应该具有更好、更快以及更加持久的疗效,故此次临床观察在双侧太阳穴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使用温针灸太阳穴配合针刺治疗与单纯针刺在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每4周发作频率,头痛程度,以及在焦虑、抑郁状态及失眠等伴随症状方面的改善情况。传统中医将头痛分为两类: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所致的头痛,多由风、寒、湿、热之邪,循经上犯,瘀阻脑窍,导致头痛,治疗多以祛风散邪为主。内伤头痛,多由情绪、饮食、疲劳、身体虚弱等原因,导致肝阳上亢,痰浊阻络,瘀血阻窍,气血两虚,肾精亏虚,从而出现了脑窍失养,扰动清窍,发为头痛。唐代王涛曰:“圣人以为风为百病之长,深为可忧,故避风如避矢。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由此可见,艾灸对于抵御风邪有其独特的优势。《灵枢.官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自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艾灸无论对于内伤之虚证与实证,均具有疗效。手足三阳经均汇聚于头部,手、足少阳经和足阳明经脉循行于太阳穴附近,手、足少阳经和手阳明、手太阳经的经筋集结于太阳部,治疗头痛经常使用太阳穴。《针灸集成》曰太阳穴:“治头风及偏头痛”,现代解剖学研究显示:太阳穴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非常丰富,血管包括:浅部:颞浅动脉及静脉,深部:上颌动脉及静脉;神经包括:三叉神经第二支、第三支以及面神经颞支,刺激太阳穴可以起到调节头面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故在临床工作中,太阳穴是治疗头痛常用的重要腧穴,我们依据经验选取太阳穴进行温针灸。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出现紧张型头痛的病患往往具有焦虑、抑郁、情绪急躁易怒,睡眠欠佳的特点,情绪的焦虑、抑郁及失眠反过来又会加重病患的头痛症状,从而变成恶性循环,通过使用温针灸及针刺治疗疾病,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否会疗效更佳,起效更快,疗效更加持久,对于深受头痛困扰,追求绿色健康疗法,但生活节奏快,工作及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的当代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温针灸太阳穴联合普通针刺对诊治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紧张型头痛提供新的思路、有效的医治手段。方法:依照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在门诊选择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灸组(治疗组)30例及普通针刺组(对照组)30例,共计完成病例57例,温针灸组29例,普通针刺组28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太阳头维百会风池颈夹脊神门足三里太冲阿是穴,双侧太阳穴加用温针灸,操作手法为常规针刺法,以平补平泻为法,行提插捻转法以患者得气为度,舒适为宜,针刺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周治疗三次,共4周,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太阳头维百会风池颈夹脊神门足三里太冲阿是穴,操作手法为常规针刺法,以平补平泻为法,行提插捻转法以患者得气为度,舒适为宜,针刺时间为20分钟,一周针刺三次,共治疗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首次针灸治疗1小时后及6小时后的头痛VAS评分,及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4周后,完成治疗后4周(随访1)及完成治疗后12周(随访2)的VAS评分变化;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及完成治疗后4周(随访1)及完成治疗后12周(随访2)观察每4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积分,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根据评分的变化,来评价温针灸太阳穴联合普通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头痛改善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首次针灸治疗后1小时头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经针刺治疗1小时后温针灸组及普通针刺组的疼痛程度均较前减轻,二者相比较温针灸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温针灸组的即刻止痛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首次针灸治疗后6小时,对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疼痛评分较前无明显差异,说明首次针灸治疗后镇痛效果持续至6小时左右会减退。对两组患者治疗第1周后,治疗第2周后,治疗第3周后,及治疗第4周后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第一周及第二周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头痛程度的统计学差异自第三周开始显现,治疗第三周及第四周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完成后4周及治疗完成后12周,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亦较治疗前有所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经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4周头痛的发作频次均有所减少,并较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均可以减少紧张型头痛的发作次数;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的头痛发作次数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12周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头痛发作次数较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治疗组的头痛发作次数较普通针刺组少,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的头痛积分相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4周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12周,两组患者的头痛积分相比较,温针灸组头痛积分少于普通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改善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较,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治疗结束后4周SAS评分均有所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12周,温针灸组SAS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针刺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在治疗后,SDS评分均较前有所减少,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4周,温针灸组SDS评分较前有所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针刺组SDS评分较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12周,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的SDS评分,均较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改善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结束后4周,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完成后12周,温针灸组与普通针刺组的匹兹堡睡眠评分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太阳穴联合普通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具有很好的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能够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频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上减少头痛次数的近期疗效与普通针刺相当,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在减轻头痛程度方面的近期疗效疗效优于普通针刺,远期疗效相似,即刻止痛效果优于普通针刺,其优于普通针刺的止痛效果,在治疗第三周开始显现;在缓解焦虑情绪方面,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温针灸的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在缓解抑郁情绪方面,温针灸与普通针刺在短期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4周之后温针灸仍具有疗效,普通针刺无明显效果,在治疗结束后12周,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均无明显效果;在提高睡眠质量方面,温针灸及普通针刺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