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内酯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指一系列肠道炎症相关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中UC的主要表现是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涉及结肠和直肠的任何位置,一般从直肠黏膜炎症开始,并持续向结肠近端延伸。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UC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这其中主要包括遗传易感性、上皮屏障缺陷、免疫反应失调和环境因素等。而随着UC病程的发展,多数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癌变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针对UC开发相应的特效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迄今为止,对UC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然而,现在应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时发挥的药效有限,并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各个年龄段以及性别均有UC的发病,而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过去30年间,我国UC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年升高,而UC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因此,针对我国目前UC的发病现状,及早开展相关药物和治疗策略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天然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资源库,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功效。而且天然产物本身具有结构新颖、副作用小等优点,其获取方法也相对简便、经济等,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缓解UC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观点,找到一种新的可以有效控制UC且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前期工作中利用RAW264.7细胞模型对几种天然产物(白果内酯、马钱苷、人参三醇)进行筛选,通过q RT-PCR实验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发现所选的药物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有效果,但综合考虑药效、药物副作用以及经济性等因素,最终选择天然产物白果内酯作为缓解UC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探究天然产物白果内酯抑制UC炎症反应的机制,明确白果内酯是否可以通过保护肠上皮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对UC起到治疗作用。实验方法:(1)天然产物的筛选: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天然产物(白果内酯、马钱苷、人参三醇)对LPS诱导的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2)体内实验:首先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UC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白果内酯保护治疗,造模结束后收集小鼠结肠组织及粪便,评估结肠长度、组织学特征等指标。其次对收集的结肠组织进行研磨,收集上清并提取组织蛋白,利用ELISA技术检测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对MAPK和AKT/NF-κB通路蛋白进行检测。此外,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小鼠肠道组织中与肠屏障完整性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3进行了检验。最后,对收集的小鼠粪便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检验白果内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3)体外实验:首先采用LPS对RAW264.7细胞和MC38细胞诱导炎症,同时给予白果内酯保护。按RAW264.7细胞分组提取RNA进行q RT-PCR实验,检验i NOS、COX-2、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然后提取细胞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MAPK和AKT/NF-κB通路蛋白进行检测。此外,还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MC38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在天然产物筛选实验中,发现白果内酯与马钱苷和人参三醇相比,对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最好,并且与治疗UC的常用药物5-氨基水杨酸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选用白果内酯进行后续实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与DSS处理的UC模型组小鼠相比,加入白果内酯处理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结肠组织学特征趋于正常化,并且白果内酯可以下调MPO以及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加入白果内酯的分组与DSS组相比,MAPK和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被抑制,炎症表现减轻。此外,白果内酯能够上调ZO-1、Occludin和Claudin-3这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保护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最后通过对小鼠粪便的测序分析,发现白果内酯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总体丰富度,促进益生菌种类(包括乳酸杆菌)的增殖,增强有益代谢,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从而达到缓解UC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与体内水平的研究一致,白果内酯可以缓解并保护RAW264.7细胞对抗LPS诱导的炎症损伤,可以有效降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并且与体内实验结果一致,白果内酯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MAPK和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在MC38细胞中验证了白果内酯对肠上皮屏障的影响,证明白果内酯可以增加炎症反应后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论:综上所述,本实验初步从部分抗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白果内酯作为后续研究对象,并且发现白果内酯能够通过抑制MAPK和AKT/NF-κB信号通路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同时,白果内酯还能够改善DSS和LPS破坏的肠上皮屏障,维持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并且白果内酯能够改善肠道菌群,重塑菌群构成,促进益生菌的定植,从而起到改善UC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最优化问题作为应用数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智慧城市等领域中。无约束单目标最优化问题是最优化问题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根据目标函数的类型不同,无约束单目标最优化问题又可以被细分为无约束单目标单峰最优化问题、无约束单目标多峰最优化问题和无约束单目标组合最优化问题。尽管对无约束单目标最优化问题,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对基于群智能的元启发式算法
自由空间光(Free-Space Optical,FSO)通信具有通信容量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势。在FSO通信系统中,不断提高数据传输容量、分析并降低由于大气湍流对信息传输造成的干扰、不断优化通信系统中的各部分结构来提高通信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围绕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光束在FSO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
随着微波通讯的发展,微波器件的高频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铁氧体材料,作为微波器件的基础材料,一直是应用和研究的重点。随时通讯系统需求的不断提升,器件的宽频化对基础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主要针对微波平面螺旋天线、微波环行器和微带天线的应用需求,研究器件的基础材料的配方和工艺,目的在于拓宽材料与器件的应用频段,并根据基础材料对微波器件的性能进行设计与仿真,实现器件的宽频化需求
地震勘探方法通过处理地表获取的地震波场来反映地下介质的结构,因此提高采集地震数据品质成为获取高质量地下介质图像的关键环节。利用地震波响应分辨地下构造和物性的能力取决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当前,薄互层、岩性和复杂隐蔽油气藏等已经成为地震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常规的地震数据难以满足薄砂体等储层精细刻画的要求,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还无法有效解决很多地震数据的高分辨率处理问题,因此需要对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目标检测算法逐渐进入到广大研究人员的视野中。然而时间不断变换,天气环境多变,目标种类多样等问题对智慧交通场景下的多目标检测(特别是精准检测)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本文基于一种三维场景空间的思想方法,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YOLOv3作为基础模型,提出两种精准检测算法研究智慧交通多目标场景下的机器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气候变化,迫使人们寻求并发展清洁能源,并将目光投向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如今,开发环境友好型能源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未来全电动化可能会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然而,在通过增加卷积神经网络深度来提高其特征表达能力的同时,模型逐渐变的过度参数化,很难部署在运算能力和内存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上。因此,研究如何在保证网络模型性能不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网络模型的参数量和浮点数运算量,对于将深度学习相关技术落地于实际具有重要意义。通道剪枝是一种结构化剪枝方法,也是常见的网络模型压缩技术之一,拥有着
本论文通过高温高压合成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l掺杂ZnO基材料的热电性能,通过对样品XRD的表征与精修,表明高温高压有效的调制了ZnO的晶格参数,光学带隙的缩小证明了高压对ZnO晶格的调制效应。另一方面,分别通过Al原子的掺杂方法和引入石墨烯的方法协同优化了ZnO的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Al原子掺杂到ZnO中能够改变了ZnO的能带结构,使得费米能级进入到导带中有效提高了ZnO的载流子浓度从而
研究目的:人体正常牙髓组织中存在的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 DPSCs),已被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中组织再生,其研究前景良好。有研究表明炎性环境下的牙髓组织中同样存在牙髓干细胞,但其成骨分化能力减弱,若能对这种牙髓干细胞加以利用,则过去因不可逆炎症而需摘除的牙髓组织有望得到保留并发挥一定功能。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参与胚胎发育、炎症、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口基数庞大。尽管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截止到目前仍然没有可以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一旦感染慢性化需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由于病情的不断进展,相应的医疗费用也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日益增加,最终导致严重的身体和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新的靶点并研发抗病毒作用强,副作用少,且在不损害肝脏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