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港兴衰历史探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口港也叫金家口港,它位于即墨东北的丁字湾畔,曾经是名扬一时的北方著名港口。   今天的金口离海岸线已经有十数里之远了。但明朝和清代时的金口正好处在一个小半岛的顶端位置,它背靠一个十分宽阔的海湾,正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再加上丁字湾比较优越的港湾条件和金口紧连内陆的广大腹地的独特优势,当时的金口港自然具有发展成为一个大港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金口经历了一段兴起、发展、辉煌到衰落的完整历史。一般认为金口港正式开埠的时间,至迟是在明代的天启年间(1621-1627)。由于金口地处青岛即墨的东北端,东临海阳,北接莱阳,南临青岛,具备“鸡鸣三县”的地理优势,辐射的市场十分广阔,加上邻近的莱阳、海阳等地的一些港口已经严重地淤积与衰落,从金口开埠的初期开始,大批来自南方的商船就频繁地来往于此,使得金口港迅速地呈现兴旺的景象。   到清代的乾隆时期,金口更发展成为胶东城区乃至整个山东的第一大海港,呈现出一派“商贾云集、商船林立”的繁荣景象。当时的金口港内可以停泊一百五十吨的沙船三十余艘,往返上海、大连、天津等港。清政府也设立了税关加以管理。   直至清朝的光绪末年,金口的吞吐量仍然是胶东半岛沿海港口之最。到了近代,随着港口的淤积以及青岛、烟台两大港口的先后崛起,金口港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仍不失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港口,到1945年前后才最终被彻底废弃,重新成为了人烟稀少的小村落。   金口港是一个典型的胶东港口。保存至今的“丫”字形大街原本名闻整个胶东半岛,街道的街面都是用青石板铺就,整洁宽阔;街道的两边则是带有廊道的店铺,货栈、商行、酒馆也四处林立。   金口的古建筑又深受到南方风格的影响,金口的天后宫就是完全按照当时浙江和福建的样式修建,是当时中国北方最为辉煌和有名的天后宫之一。天后宫的戏楼是即墨地方戏曲柳腔戏的主要发祥地和表演的舞台之一。李秉和及其家族是金口港的首富。李氏家族在金口的李氏庄园则是胶东最大的庄园之一。李氏庄园不仅规模宏伟,也有建筑坚固、防御强大的突出特征。这当然主要是出于满足抵御东捻军和防范当地匪患的需要。   随着金口港的发展,南北商船的频繁往来,金口沿岸许多世代以捕鱼为业的渔民也弃渔从商,将渔船改为搞运输的商船,组建了颇具规模的金口船队,进行海上商业运输。鼎盛时期的金口船队拥有大小商船近三十艘,把豆油、花生油等当地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江南上海等大城市。   金口港的商业相当繁荣,主要产业有土产、油坊、煮盐、渔业等等,色情行业也畸形地发展。与商业发展相辅相成,金口也出现了较完备的商会组织。   金口港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丁字湾的湾口比较狭窄,然而湾形却十分的深邃,虽然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口,却存在着容易淤积的隐患。随着清末民初迫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入湾诸河流沿岸的植被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导致多雨期往往是泥沙俱下,泥沙大量涌入湾内,本来港深道窄,不容易宣泄,而港口的相关管理又不得力,没有加以必要地疏浚工作,如此日积月累,使得码头日渐淤浅,退到了海岸线十数里之后,这对港口而言无疑是最为致命性的打击。   其社会原因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终破坏了金口港独立自由发展的模式。   尽管金口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等自然原因和它所在的社会背景等社会原因,促使它不得不过早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位于烟台、青岛等邻近的港口,但也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当我们今天在进行港口建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合适,湾口是否宽阔,宣泄是否通畅。同时要注意港口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尤其是港口周边河流流域的环保。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要持谨慎态度,要充分权衡利弊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港口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何等的息息相关,一个地区发展的背后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
其他文献
美国的司法独立制度是世界司法独立制度的典型代表,它对美国社会的民主制度及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今天许多国家效仿的楷模和研究对象。对于美国
雅乐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体系,被人为地赋予了阶级性和政治使命。历经春秋战乱,礼崩乐坏,西汉时期的雅乐作为礼的附庸已是形同虚设,但其观念却经儒家学派的深化和发展被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