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在近20年内增长了至少三倍,其增长速度远超过世界货物贸易和世界GDP的增长速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极度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而众多发展中国家持续出现服务贸易逆差;从贸易方式和结构上看,服务贸易内容日趋扩大、品种不断增加,通过国外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传统方式的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内部升级趋势明显,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运输和旅游服务份额稳中有降,而反映现代经济运转规律和需要的金融、信息和法律等专业服务的比重逐年上升。
由于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特殊的“黏合”作用和服务产品中所包含的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一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的标志,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实现本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服务贸易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理论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又需要理论的指导。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还是借助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优势理论。但是由于服务与商品之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的用传统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于是以波特为代表形成了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理论。
本文将产业竞争力理论运用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实践,借助IMD的国际化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适当的因素指标,构造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包括了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全球化相对水平、服务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出口额、货物贸易进口额以及货物贸易竞争力六个变量,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现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上升迅速,但波动幅度较大,连续多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进一步扩大之势;我国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增速较快,但总体结构不合理,供给需求不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处于弱势地位,且在近期内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强大压力。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起着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极小;服务贸易全球化相对水平有助于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即参与全球化水平越高越好,并且该因素作用较大;服务贸易依存度越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越差,这说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不够成熟,依存度的提高使其面临风险所带来的弊端大于融入世界经济带来的益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呈现总量上的互补与差额上的替代关系;由于我国货物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无法有效的带动服务贸易出口,因此我国货物贸易竞争力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始终呈现负相关关系。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发展高等服务要素;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推动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调整服务贸易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调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互比例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