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情境下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与引导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EID)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热点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一旦发生便会激起公众分享信息、跟进事件进展的强烈愿望,极易引发重大舆情事件。因此,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分享行为与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尚缺乏从网民的异质性以及网络舆情的动态演化视角分析EID情境下信息分享行为影响规律的研究,网络舆情的个性化引导策略研究也较为少见。理解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机制,能够协助政府制定精准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对EID情境下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与引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社交媒体平台的遗留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识别了 EID网络舆情文本中的网民的异质性,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 EID情境下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基于多Agent(Multi-Agent,MA)建模方法,根据获得的动态影响规律构建了 EID情境下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计算实验模型,进而提出了针对异质性网民群体的精准引导策略。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 EID网络舆情文本中的网民的异质性挖掘方法。根据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词汇表达特点,抽取了表征网民人格特质的多维度特征,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 EID网络舆情文本中的网民的异质性识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网民的异质性识别精度能够满足EID情境下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与引导研究要求。(2)研究了 EID情境下风险感知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在分析网民风险感知特征和风险动态感知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感知、信息分享行为等变量的计算方法;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构建了风险感知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分析模型,并利用EID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了网络舆情不同阶段风险感知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舆情不同阶段,高神经质网民对风险危害性的感知内容更容易产生即刻的信息分享行为反应,风险危害性的感知对高外向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不确定性的感知对高宜人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具有较持续的影响。(3)研究了 EID情境下情绪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在分析网民情绪特征和情绪动态反馈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文本中的情绪变量计算方法;继而基于VAR构建了情绪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分析模型,利用EID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了网络舆情不同阶段情绪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面对网络舆情不同阶段中的恐惧和快乐情绪时,高神经质和高外向性网民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即刻的信息分享行为,高开放性和高宜人性网民会产生即刻与持续的信息分享行为,高严谨性网民仅会产生持续的信息分享行为。(4)研究了 EID情境下人际影响力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在分析网民的人际影响力特征和人际影响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中人际影响力变量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基于VAR的人际影响力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分析模型,利用EID网络舆情数据,分析了网络舆情不同阶段的人际影响力对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网络舆情不同阶段,人际影响力对高外向性、高宜人性和高严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对高神经质和高开放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5)研究了 EID情境下针对异质性网民的引导策略。基于多Agent建模方法,根据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设计了 Deffuant模型中网民的交互过程,构建了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计算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校验;进而分析了 EID网络舆情的演化以及基于网民风险感知、情绪与人际影响力的引导策略,提出了 EID情境下针对异质性网民群体的个性化引导策略。具体包括:萌芽期的高神经质或高宜人性网民占主导时,政府需要分别采用中力度和高力度的基于网民风险危害性的感知引导策略,降低从萌芽期到爆发期公众由于EID网络舆情带来的心理落差;从爆发期开始,政府应当根据高神经质、高外向性和高宜人性网民的敏感性采取不同力度的引导策略,发布带有积极情绪的正面信息,以缓解公众的恐惧情绪;从缓和期开始,政府需根据高外向性、高宜人性和高严谨性网民的特征,采取不同力度的引导策略,积极引领网络舆情导向,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综上,本文主要从网民的异质性与EID网络舆情的动态特征视角,分析了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的动态影响规律,提出了针对异质性网民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一方面丰富了 EID情境下信息分享行为的理论研究,拓展了 Slovic风险感知框架、自我感知、情绪反馈等理论在EID情境下的研究以及网络舆情中社会属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弥补了当前EID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缺乏考虑网民的异质性的局限性,丰富了 EID情境下网络舆情的精准引导研究。本文的实践启示在于帮助政府理解和掌握EID网络舆情中异质性网民信息分享行为差异的内在机制和EID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并指导政府针对EID网络舆情不同阶段异质性网民制定精准引导策略。
其他文献
海岸波浪破碎和其引起的波生流(沿岸流和裂流等近岸环流)是引起海岸泥沙输移、海岸变形和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研究波浪破碎和波生流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建立了缓坡海岸上的波浪多次破碎情况波能耗散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波浪多次破碎引起的沿岸流剖面的特征,并研究了沙坝海岸上的边界(丁坝)控制裂流系统的流动特征。研究主要采用模型实验方法,同时也采用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缓坡海岸是一
季节性湖冰是地处中低纬度的泛第三极区域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是区域气候的重要指示器。与高纬度湖泊相比,该区域在冬季具有太阳辐射强、降水少、冰厚度小和表面泥沙含量高等特点。研究该区域湖冰对于分析气候变化对泛第三极区域冰冻圈影响、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中低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域浅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乌梁素海,于2015-2018年开展了连续3个结冰期的湖冰辐射特性和生消过程的现场调
纳米金属晶体的塑性变形以及微观断裂行为与晶体内缺陷的动态演化和运动息息相关。深入了解内部缺陷的演化规律和缺陷间的相互作用对纳米金属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对于提升材料的强度、延展性、抗断裂与抗辐射性能和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及应用价值。近年来,通过合理调控界面缺陷和体缺陷以提高纳米金属材料综合性能的增强策略备受关注。因此需要对界面缺陷调控的塑性变形机制以及位错-体缺陷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地考
视觉目标跟踪旨在解决对视频序列中感兴趣目标的持续跟踪问题,其在许多人工智能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智能监控、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等。虽然近年来视觉目标跟踪在跟踪精度和跟踪速度方面不断突破,但是实现一款准确性高、鲁棒性强、实时性好的通用目标跟踪器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稀有的先验信息给目标外观模型的离线训练带来了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目标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显著的外观改变使得视觉目标跟踪问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微观机理。理论上研究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前提是构建一个全域的势能面,然后求解原子核在势能面上的演化方程。三原子体系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基准体系,其中离子与氢气及其同位素的反应在天体物理、储氢以及超冷化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N+(3P)+H2(X1Σg+)→NH+(X2Π)+H(2S)反应是星际云中合成氨的链式反应的第一步。先前对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
滑动弧等离子体,在气体转化、污染控制和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在定弧长条件下,结合实验和模拟,研究了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交流周期的伏安特性。然后在变弧长情况下,研究了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弧通道的时空演化。进而,对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合成TiO2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最后,进行了旋风交流滑动弧等离子体一步快速合成介孔纳米晶TiO2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在定弧长
随着我国沿海多个一小时经济带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西部推进,桥梁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地震灾害中桥梁的生命线作用不可忽视。近些年来我国在地震中桥梁的震害给灾后救援、物资输送等带来极大阻碍,延缓了救援速度,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跨桥、高墩桥、异形桥的抗震设计问题逐渐引起重视,而多点激励效应对这些特殊桥梁来说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桥梁的形式、跨度、刚度、走向等因素对桥梁在多
乙腈、正丙醇和叔丁醇是工业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乙腈和正丙醇常见于化学品、药物生产过程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使用中,而叔丁醇和水常见于叔丁醇脱水制异丁烯和商用异丁烷制备叔丁醇的过程中,因此,乙腈-正丙醇和叔丁醇-水两个二元共沸体系是化工分离领域常见的废液。共沸体系的分离通常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而萃取剂(常称为溶剂)的选择是萃取精馏的核心。离子液体(ILs)作为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的新型溶剂,因其挥
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保证飞行器整体结构安全和内部仪器正常运转的关键科学技术,设计是否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防热材料性能参数的准确估计。因此,发展高效的热参数表征和辨识方法,快速准确获取高温环境中的热参数,对热防护系统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大多数温度传感器损坏或失效,原位测量非常困难。鉴于此,本研究面向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参数辨识问题,利用结构低温区域有限的温度测量信息反推结构表面
当今世界,科技和工业的进步导致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纳米纤维素作为绿色环保的高介电聚合物基体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与常见难以降解、不可再生的高介电聚合物基体不同,纤维素是天然的有机材料,且在自然界中贮量大、来源广。与现有聚合物基体相比,通过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纤维素在柔韧性、生物相容性、传热性、无毒性、透明性、和可降解性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高介电材料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用天然纳米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