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新近发现的一群能够发挥适应性免疫功能的固有免疫细胞群。该细胞群表面缺乏特异性抗原受体,同时又具有部分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特征,即在功能上,既可以分泌大量细胞因子(IFN-γ、IL-13、IL-22等),又能通过特殊机制直接杀伤靶细胞。总之,ILCs是一群有“跨界”作用的免疫细胞,连接了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使其在不同的炎症反应中均有重要的作用。依据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转录因子的使用的不同,ILCs主要分为三个亚群:ILC1s、ILC2s和ILC3s。先后已有证据表明,ILCs亚群的比例及功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存在异常,ILCs在这些慢性疾病中可能导致异常的免疫激活,从而促使炎症的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于自我耐受性紊乱导致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失调的累及多脏器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目前尚无ILCs与SLE的相关报道,我们旨在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Cs不同亚群的比例,以期进一步探究SLE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纳入符合SLE的分类标准的成年SLE患者共51名,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组为该院体检中心随机选择的健康志愿者,共26例,收集人口学特征。收集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3-5mL,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LCs不同亚群的比例,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分析S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ILCs比例的差异。相较于健康对照组,SLE患者外周血中总ILCs(CD45+CD127+Lin-)在CD45+的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035)。不同亚群探讨,SLE组的ILC2s(CD45+CD127+Lin-CRTH2+)相对对照组较少,而ILC1s(CD45+CD127+Lin-CRTH2-CD117-)/ILC3s(CD45+CD127+Lin-CRTH2-CD117+)相对增多(P<0.0001)。2.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的比例与其各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比例的增减与抗ds-DNA抗体、ESR及CRP的水平没有相关性,然而低补体与补体正常的两组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的比例与其临床表现及活动度的相关性。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比例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有相关性(P<0.0001,r2=0.3332)。疾病活动度较高的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数量相对较多。合并肾炎的SLE患者外周血中总ILCs在CD45+的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高于不合并肾炎的患者(P=0.0002),且ILC1s/ILC3s的比例同样显示出这一差别(P=0.032)。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ILCs及其亚群的变化,具体而言为ILC1s和ILC3s显著增加,ILC2s显著减少,表明SLE中存在ILCs的异常稳态。并且SLE患者外周血中ILCs的比例与其补体水平、疾病活动度及是否合并肾炎有相关性,进一步提示ILCs可能参与SLE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