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股发行规模的扩大,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微观角度看,成功的首次公开上市(IPO)对公司而言,不仅可以为公司筹措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投资具有盈利前景的项目,而且有助于公司改善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步不仅表现为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交易量及交易主体迅速增加等技术指标,更反映在市场运行机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不断完善和深化方面。在中国,新股一直是广大投资者追逐的对象,“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但是,在热炒新股的背后,是否有着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目前国内尚缺乏足够的系统研究。并且由于中国股市的幼稚性和特殊性,显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中国的股市。 IPO抑价是一个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暴露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上和投资主体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密切联系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在总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证券市场上的IPO抑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深入的探讨。 首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的IPO抑价研究,对全球不同发达程度的金融市场的IPO抑价情况加以概括性的介绍。然后,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或成因)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 其次,基于中国的新股发行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沪深两市的A股市场表现出相似的、严重的IPO抑价。相比之下,B股市场的定价显得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检验了模型的适用性,发现影响因素模型对于A股IPO抑价的解释力竟然强于对B股的解释力。这为今后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最后,本文在对实证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试图向监管当局、新股发行参与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