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考察了江苏作家鲁敏的小说创作。其“东坝”系列和都市批判系列的作品,构筑一个以传统文明为底蕴的现代社会映照下的乡土文明,洞察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处境,精神写作是其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同时也是解读鲁敏小说的一种方式。自成名作《白围脖》(2002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以来,鲁敏陆续又发表了《镜中姐妹》、《墙上的父亲》、《思无邪》、《纸醉》、《逝者的恩泽》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创作风格。在鲁敏的小说中,精神存在于“东坝”和都市生活,为现代人们展现一个精神的家园。在乡土“东坝”和都市两个不同的场景下,展现着人们生存和精神状况。对于这种转型,处理好乡土与都市之间的关系,鲁敏本身存在着一种困惑。论文分五部分。绪论,2007“鲁敏年”,鲁敏算是正式在文坛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她的小说创作也走进读者的视野,近年来对鲁敏的关注程度也是大大的提高,评论文章也是屡见不鲜。正文的第一部分分析鲁敏的乡土温情——“东坝”系列。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童年经验入手,分析鲁敏构筑精神“乌托邦”的原因,“东坝”是鲁敏虚构的舞台,是依成长经验而构建起来的一个意境世界。“东坝”的美不仅仅是风情美,更重要的是人性美,但这些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处在现代进程中的东坝被现代文明所浸染,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发生严重的碰撞,所以鲁敏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我们遗失的精神家园,寻找一块可栖息之地。第二部分分析都市批判系列作品。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明的崩溃和中国的现代性,导致人们在物化时代面临的不仅仅是生存困境,更甚者是在都市欲望中存在的精神困境,精神文明的薄弱,精神生活变得杂乱无章,给人们带着隐患,焦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人们已迷失自己,但也在寻找自我精神救赎,特别是当下人在婚姻中的精神向度。第三部分针对鲁敏在转型时期的困惑。在“东坝”系列小说的写作中,鲁敏的笔法游刃有余,对于“东坝”中的小谎言也是以宽容的态度怡然处之,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情在里面,而对于都市系列,从东坝转向都市,鲁敏就显得有些混乱,没有方向,没有章法,没有东坝的那种从容。除了当代文学创作都市经验的缺失之外,还跟个人的创作有关,再与其他的都市作家相比较而言,鲁敏不仅看到了都市中的恶,也找到了都市问题所在,但是她表达的还不够深刻。当然这两部分也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互相渗透。界限并不明显,在她的都市中掺杂着东坝,同样在“东坝”元素中也渗入都市元素。最后结语,认为鲁敏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作家,又有创作的自觉意识,她的“东坝”和都市批判小说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对人性的关注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其作品中不难看出明显的文化隐喻性,但是在创作中结构显得有些模式化,重复单一。但这并不妨碍鲁敏是一位当代优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