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江宁区10年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动态变化,以中尺度研究区域的N、P元素的面源污染规律,并以区域内的秦淮河(江宁区)和铜山林场典型林地为对象,分别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益和典型林地对水质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江宁区10年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情况,TN、TP的面源污染均为中度污染,氨氮为轻度污染,速效磷为微度污染。4种污染物中,氨氮和速效磷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轻度水土流失地区。(2)秦淮河(江宁段)河段,总体富营养化评价为重富营养,各断面富营养水平排序D>C>B>E>A。不同环境指标营养化排序CODcr>TP>TN>BOD5,季节富营养水平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底泥中的5种重金属总污染水平为强烈污染,污染富集程度排序为Pb>Zn>Cd>Cu>Cr。Cd的污染水平最高,Zn-Pb、Cu-Cr呈显著正相关,Cu-Cd呈显著负相关。(3)河岸带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有芦苇群落、水花生群落和凤眼莲群落三种,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共计25种水生植物。自然水生植物群落对TN、TP去除效果明显;对CODcr和BOD5的去除效果不明显;群落去除效果排序芦苇>凤眼莲>水花生。(4)通过分析坡面地表径流污染物输出变化,得出坡耕地的TN、TP浓度最大,其次为杉木、麻栎,毛竹最小的规律。坡耕地泥沙P元素的富集率大于N元素的富集率;坡耕地N元素流失主要通过径流途径,P元素流失主要通过泥沙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