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6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uz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在世界各水稻产区广泛发生、危害极大的真菌性病害,深入研究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有助于发现控制稻瘟病及其它真菌病害的新途径。尽管已有许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但是关于基因转录后调控在稻瘟病菌致病性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还很缺乏。在前期工作中,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从稻瘟病菌的ATMT突变体库中获得一株在OTA平板上生长缓慢的突变体LF13,遗传杂交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生长缺陷与潮霉素抗性标记共分离,基因组Southern杂交也证实T-DNA在突变体LF13中是单拷贝插入的。通过TAIL-PCR的方法获得了 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将该插入位点定位于基因MGG01781.6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04bp和478bp的位置,并造成了 525bp的片段丢失,本文将该基因命名为PCG6。作者通过SMART网站和InterPro进行结构预测以及cDNA克隆,确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为964氨基酸,包含5个KH结构域。BLAST查询显示,Pcg6可能是一个RNA结合蛋白,其同源蛋白在其它丝状真菌中广泛存在、高度保守。为了确定PCG6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作者首先分析了通过同源重组方法获得的PCG6基因敲除体的生物学表型。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CG6基因的敲除体对大麦和水稻的致病力显著下降。显微观察显示,PCG6对稻瘟菌的生长、产孢和致病性等的影响具有多效性,该基因敲除体呈现菌丝生长缓慢、产孢减少、附着胞形成率下降、侵染率下降和侵染菌丝的扩展受阻等多种缺陷。为了确定Pcg6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作者构建了自身启动子控制的PCG6-eGFP融合表达载体pLPCG6,并将该载体转化至PCG6基因的敲除体k3中,获得了 10余个生长、产孢和致病表型均恢复至野生型的互补转化子,包括k3C。显微观察显示,绿色荧光信号均匀地分布于k3C营养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和侵染菌丝的细胞质中,因此,作者认为Pcg6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中组成型表达的蛋白。pBLAST查询显示,Pcg6蛋白与玉米黑粉菌的Khd4蛋白有32%的一致性。据报道,玉米黑粉菌的Khd4蛋白能结合AUACCC这一顺式元件。为了确定Pcg6也像Khd4 一样具有类似的结合活性,作者通过EMSA实验证实Pcg6也能特异结合AUACC序列。为了揭示直接与Pcg6蛋白结合的靶标mRNA,作者通过RNA-seq深度测序比较了野生型P131和PCG6基因敲除体k3的转录组数据,将含有AUACC基序并且上调或下调至少两倍以上的基因挑选出来,最终获得了可能直接受到Pcg6调控的2225个上调基因和1129个下调基因。随后,作者采用qRT-PCR的方法对RNA-seq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用于验证基因的mRNA累积水平与RNA-seq的数据结果一致。按照KEGG代谢途径将受Pcg6蛋白调控的基因进行归类,结果显示,有功能注释的基因大多参与了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代谢,因此,作者认为,Pcg6对于稻瘟病菌体内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所有这些受Pcg6蛋白直接调控的基因中,一群参与谷氨酸代谢的基因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参与谷氨酸代谢路径的大部分基因的mRNA含有Pcg6蛋白的结合基序AUACC,并且在k3菌体内积累水平显著上调,尤其是MGG07187、MGG14279和MGG 08074等谷氨酸合成和代谢的关键基因。为此,作者通过HPLC定量检测了菌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PCG6基因敲除体k3菌体内谷氨酸含量降低,谷氨酰胺含量升高。为了探究k3的缺陷表型与菌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作者分别对谷氨酸合成酶编码基因MGG07187进行了超表达和敲除,对谷氨酰胺合成酶编码基因MGG14279和谷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MGG08074进行了超表达。结果显示,敲除MGG 07187导致菌体内谷氨酸含量减少,产孢减少,附着胞形成率降低,侵染率下降,最终导致致病力减弱。而且,MGG07187敲除体在营养匮乏的基础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通过外源添加谷氨酸的方式可以恢复MGG 07187敲除体的缺陷表型。超表达MGG 14279和MGG08074均会导致菌体内谷氨酸含量的减少,同时菌落生长缓慢,产孢极少和致病力减弱。上述结果表明,保障稻瘟病菌体内谷氨酸含量的平衡对于稻瘟菌维系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作者还发现大量含有AUACC基序的致病相关基因在PCG6敲除体k3中的mRNA积累显著下降,包括MPG1、PTH11和P7H12等三个参与附着胞形成的cAMP信号途径的重要基因。随后,作者在k3分生孢子悬液中分别添加了 cAMP和IBMX,并将其接种于疏水玻片和大麦叶片,结果发现cAMP和IBMX添加能将k3的附着胞形成缺陷和侵染缺陷均恢复到正常野生型的水平,表明Pcg6蛋白可通过正调控参与cAMP信号路径的致病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菌体的致病能力。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一个含有多个KH结构域蛋白Pcg6在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并发现该蛋白对谷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累积有负调控作用,对cAMP信号途径基因mRNA的累积有正调控作用,尤其是谷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过量累积导致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缓慢、分生孢子产生显著减少、致病力显著减弱。本研究为深入认识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昼夜节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通常情况下,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均受到生物钟的控制,随着昼夜节律变化其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组也随之发生时空特异性的改变,黑腹果蝇是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经典模式生物。为寻找节律相关蛋白,本研究从野生型果蝇w1118和时钟基因clock突变的果蝇clkjrk在ZT2、ZT8、ZT14、ZT20四个时间点的头部样品中抽取蛋白,采用iTRAQ技术,结合Ti02磷酸化肽富集的方法,
甜菜果胶是从甜菜粕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酸性阴离子多糖。丰富的侧链组成,以及高乙酰基和蛋白质含量,赋予了其良好的乳化性能。但由于甜菜果胶在水油界面的吸附量少,导致其乳化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凝胶制备剂,又因甜菜果胶的分子量小、乙酰基含量高导致其所成凝胶机械性能差,持水率不足。本文以甜菜果胶为研究对象,以Maillard反应和酶促交联为手段,制备蛋白质与甜菜果胶的共价交联产物,以改善甜菜果胶的乳化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占灌区总用水量的90%以上,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近年来,引黄水量的减少加之作物对灌溉水的依赖,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探讨主要作物的畦灌灌溉制度、喷灌模式、咸淡水轮(混)灌模式及其合理的种植结构,将对灌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证粮油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此外,在灌区采用暗管排水替代传统明沟排水能够进一步调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对于增加灌
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曾经导致著名的爱尔兰饥馑。致病疫霉属于异宗配合卵菌,通常需要A1、A2两种交配型同时存在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卵孢子抗逆性强,可成为第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同时,有性生殖发生的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致病型菌株,给病害防治带来困难。近年发现田间自育菌株出现频繁,导致致病疫霉群体结构更加复杂。本文根据前人发现的疫霉菌交配型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在我国的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麦生产受气候变化、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小麦蠕孢叶枯病(Spot blotch)是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能够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半矮秆品种的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蠕孢叶枯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亚洲、非洲等地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一种或几种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的,如玉米矮花叶病毒、小麦条纹花叶病毒、甘蔗花叶病毒等。MCMV是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Machlomovirus)的唯一病毒,该病毒的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
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多个玉米产区发生,危害严重,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SC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其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NA,共编码十一个蛋白,其中病毒基因组连锁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e-linked,VPg)共价连接在基因组的RNA 5’端。VPg是一个多功能蛋白,不仅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引起国际医疗卫生关注。超重或肥胖主要是由能损害人体健康的异常或过量的脂肪积累造成的。肥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如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肥胖通常伴有低度慢性炎症,是肥胖引起胰岛素耐受、2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等的主要来源,但是脂肪组织
冠菌素(coronatine,COR)是丁香假单胞菌某些致病变种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其结构和功能与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相似,能够提高植物抗逆性、诱导次生代谢、抑制发芽、促进器官脱落等,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前景可观。目前COR主要依靠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现有野生菌株产量低,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掘,其合成调控网络的研究也不够全面透彻,制约了 COR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通过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能侵染多种重要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病害和产量损失。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是由本实验室首次发现的一种能侵染十字花科多种作物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新病毒。与该属其他病毒类似,其基因组具有6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ORFO编码P0蛋白。目前,该属已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