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通过对后Pilon骨折累及的后踝相关组织结构进行解剖,探查下胫腓后韧带于Volkmann结节覆盖范围;根据后Pilon骨折Klammer分型,其影像学测量数据与解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得出的结论,得出后Pilon骨折依据Klammer分型其后踝具体的固定方式。2.运用解剖部分得出结论,探讨后Pilon骨折每种Klammer分型下对后踝骨块固定方式的选择,以达到较为满意的远期愈后。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后Pilon骨折累及的后踝相关组织结构进行解剖,探查下胫腓后韧带于Volkmann结节覆盖范围;根据后Pilon骨折Klammer分型,其影像学测量数据与解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得出的结论,得出后Pilon骨折依据Klammer分型其后踝具体的固定方式。2.运用解剖部分得出结论,探讨后Pilon骨折每种Klammer分型下对后踝骨块固定方式的选择,以达到较为满意的远期愈后。方法:1.运用青岛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9例踝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将下胫腓后韧带完整解剖,并根据实验设计,将下胫腓后韧带界线进行标记,测量相关数值;运用CT断层影像,按照Klammer分型对89例后Pilon骨折的后踝骨块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与解剖测量值进行比较。2.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筛选出运用螺钉固定后踝治疗患者65例为A组;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后Pilon骨折患者46例,运用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块治疗的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评估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和末次随访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1.下胫腓后韧带分为浅层和深层,并且后踝存在一变异较大韧带称为踝间后韧带;后Pilon骨折根据Klammer分型,其不同分型下CT断层影像骨块大小不同;下胫腓后韧带于Volkmann结节的覆盖范围未能将Klammer I型后踝骨块囊括;下胫腓后韧带于Volkmann结节的覆盖范围超出了Klammer II型后踝外侧骨块;下胫腓后韧带于Volkmann结节的覆盖范围未将Klammer III型后踝外侧骨块囊括。2.Klammer I型: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和Burwell-Charnley评分两组基本一致(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VAS评分螺钉组更为优异(P<0.05);Klammer II型: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及Burwell-Charnley评分基本一致(P>0.05),但螺钉组VAS评分更低;Klammer III型两组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AOFAS评分和Burwell-Charnley评分支撑钢板组更为优异(P<0.05)。结论:1.下胫腓后韧带分为浅层PITFL和深层PITFL。Klammer I型的后Pilon骨折:由于其后踝骨块呈整体冠状面劈裂,只存在单一骨块,其骨块水平横截面X的平均长度超出了标本测量的JI的平均值,对于该种类型可选择空心拉力螺钉固定;Klammer II型的后Pilon骨折:由于其后外侧骨块水平横截面X的长度的平均值较标本测量的JI的平均值小,该骨块被PITFL整体限制,可选择螺钉或者钢板对于后内及后外进行固定;Klammer III型的后Pilon骨折:由于其后外侧骨块水平横截面X的长度的平均值较标本测量的JI的平均值大,后外侧骨块整体超出了PITFL的限制范围,并且存在后内侧骨块,可选择钢板对于后踝骨块进行固定。2.Klammer I型应用拉力螺钉对于其后踝骨块进行固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较少出血量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Klammer II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拉力螺钉和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后踝,两者手术相关及预后无特别差异;Klammer III型应用支撑钢板对后踝骨块进行固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增加解剖复位率和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目的:通过测定极早产儿生后24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析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
目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病理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中证实了EGFR基因表达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
第一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NEC合并宫外发育迟缓(Ex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
目的系统总结小儿庞贝病(PD)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及规范酶替代治疗(ERT)的宝贵经验,为PD的早期识别、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及PICU 2016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确诊为PD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庞贝病(IOPD)组及晚发型庞贝病(LOPD)组;同时根据是否应用人重组酸性α-葡糖苷酶(rh GAA),分为ERT组和无ERT组,ERT组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老年共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342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167例。根据患者入院期间所记录的身高、体重,通过公式: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得出每位研究对象的BMI后,依据BMI<18.50kg/m2与18.50≤BMI<24.0
目的:探讨总MRI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与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09月至2021年0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病因分型筛选出与房颤病因相关的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患者18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等。入院后同时进行颅脑MRI的“
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影响运动和认知能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导致大脑多个神经环路功能异常,包括黑质-纹状体、额叶-纹状体途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调控治疗技术。不同的刺激
背景: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时它也在老年痴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痴呆又分为不同的亚型,每种亚型的发病机制也很复杂,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临床亚型,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血压与AD之间关系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血压和AD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尚不能明确高血压是否为AD的危险因素。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高血压病、具体的血压值与
目的本研究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USCOM)和常规手段两种方法监测与评估儿童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患儿治疗反应、疗效、并发症等,探讨USCOM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初始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应用USCOM精准监测重症患儿血流动力学并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选择自2018年9月1日就诊于青岛大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红卡(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 for External Use,Nr-CWS)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效果,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诊治的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