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探讨NSCLC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因素间的相关性,并综合多种相关因素,对NSCLC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进行评估;同时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计划相关的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试图能更准确地评估NSCLC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在我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其中接受全程三维适形放疗者48例,59例接受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全组患者等效生物剂量为50Gy~78Gy。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用热塑膜固定体位,CT模拟机扫描定位,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的数字化传输、三维重建,勾画肉眼可见的病灶靶区(包括原发瘤及转移淋巴结)为GTV,将GTV均匀外扩6~8mm(鳞癌外扩6mm,腺癌外扩8mm)为临床靶区(CTV),CTV上下外扩10mm、前后左右各外扩5mm为计划靶区(PTV)。前程常规放射治疗根据胸部X线或胸部CT扫描所示,治疗前于模拟机下定位,照射野包括原发瘤及相应纵隔淋巴引流区,采用源皮距100cm前后对穿照射,照射野中心为剂量计算的归一点,最后将前程常规治疗计划拟合到后程3DCRT计划中。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治疗计划各物理参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早期反应评价标准和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别对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进行分级评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i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双尾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Forword Wald(P<0.05)筛选法评估独立预后因素;关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肿瘤缩小率各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计数资料)或pearson(计量资料)方法,采用Logistic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治疗计划相关指标的对比采用T检验,显著性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随访日期截止于2007年12月31日,失访5人,随访率95.32%,失访患者生存期计算至末次随访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edian)13个月,平均生存期24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14%、34.58%、2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GTV体积、CTV体积、PTV体积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N分期、近期疗效、肿瘤体积、GTV体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本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5%,其中≥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21.5%),3级14例(13.1%),4级4例(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照射野个数、双肺接受的平均剂量、双肺V5~V40对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30、照射野个数为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本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4.9%,其中1级32例(29.9%),2级15例(14.0%),3级1例(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食管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食管接受40Gy以上照射的体积占食管总体积的百分比)、食管V45、食管V50、食管V55、食管V60、食管LETT45(食管全周接受45Gy以上照射的长度)、食管LETT50、食管LETT55、食管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是影响≥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将全程适形放射治疗组与后程适形放射治疗组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心脏的平均剂量、心脏V40(心脏接受40Gy以上照射的体积占心脏总体积的百分比)、心脏V45、心脏V50,脊髓最大剂量、脊髓平均剂量、脊髓V40(脊髓接受40Gy以上照射的体积占脊髓总体积的百分比)、脊髓V45在这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吸烟、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为影响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远期生存的有效指标;2.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30、照射野个数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3.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V60、食管LETT4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对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4.全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后程适形推量放射治疗组相比,前者有利于保护周围正常器官(如心脏、脊髓),有利于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