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能否筹措到资金成为房地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与公司绩效息息相关的融资成本、杠杆风险、股权结构的有效性等融资结构问题则被许多房地产企业忽略。因此,研究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关系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并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融资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融资结构来降低企业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企业效益。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因此,各学者对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利用最新的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房地产业的融资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对融资结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第2章,在回顾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融资结构影响公司绩效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资本结构主要通过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和“治理效应”来影响公司绩效;股权结构主要通过股权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效应来影响公司绩效。并对国内外关于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述评。第3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进程和融资主要途径进行简单介绍,并着重对当前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融资工具单一、债务融资比例偏高、偏好股权融资和股权结构失衡等问题。第4章,以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之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比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股改之前,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受益于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和整个行业的高利润空间,房地产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可充分获取杠杆利益,从而给公司绩效带来正面影响。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的发展也还不完善,股改前,二元股权结构的形成机制和股权流通约束导致股权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股权结构难以对公司绩效发挥影响。(2)从股改后的数据来看,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相关性不显著,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的正面影响减弱,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行,限制了企业过分负债经营;另一方面表明债务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未形成有效约束,债权的治理效应不明显。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股改后法人股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的激励和能力有所提高。流通股的增加则使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得到改善,减少大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占。股改的进行有利于法人股和流通股股权治理效应的发挥。(3)股改前后,国有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主要因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大多有国资成分,而大量国有股处于非流通状态,国有股产权缺位造成它们难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规模较大的公司在抗风险能力、规模经济等方面都比规模小的公司为优。第5章,根据研究结果,可见只有实现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的双重优化才能最终解决好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系列优化公司融资结构和提高公司绩效的建议,以求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结构优化和政府制度创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