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华裔李彦是新移民女作家代表之一,她通过自我译写出多部双语文学作品,为世界华人文坛增添了色彩。她用英文创作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获得加拿大文学界的认可,后又将该作品自译为《红浮萍》,凭此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红浮萍》的研究主要有对该部作品内容、意义的解读与评价,对其双语写作技巧与叙事特色的探讨,从文化角度,文体学或女性苦难书写等方面的论述等等,但从翻译角度研究的则较少,更别提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研究了。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接受美学角度对《红浮萍》中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来填补该方面的空白。自译文学作品省略了译者通过源语文本与原作者的对话过程,而集中于通过译语文本与译文读者的对话,这更加促使译者关注读者。而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要实现文学翻译的接受,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因此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研究读者对于文学自译策略运用的影响具有可行性。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的概念为理论框架,对李彦自译的《红浮萍》进行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意在探讨李彦在文学自译过程中对读者关照策略运用现象,突出其对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的关心。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问题和方法进行简单概述。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对自译的研究,接受美学与翻译的研究以及关于李彦和她的作品《红浮萍》的研究。第三章阐述接受美学理论,尤其对“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详细论述。第四章探讨自译是否为译,自译的概念和类别以及自译者的动机。第五章从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结构两方面阐释李彦在翻译过程使用删、增、转换、重构等方法对原文进行译写是因为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也是为了翻译目的的更好实现。第六章总结李彦在自译过程中对读者的关注,证实接受美学理论对强调读者在文学自译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的适用性及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