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传播通常使用两种手段;一是语言,另一个就是非语言。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语言发挥着主要作用,但非语言亦不容忽视。非语言在人际传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从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使用拉里· A ·萨默瓦、理查德· E ·波特的非语言分类理论和爱德华· T ·霍尔的环境语理论,以13-14世纪东西方各国奔赴蒙古地区的传教士、使者和商贩所记录的游记为研究对象,分析《他者》眼中的蒙古族环境语使用情况及其表达的文化价值取向。因为游记是作者为相同文化背景的“同文化”读者而创作的与“异文化者”的跨文化交流成果。本文由绪论、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等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文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等基本信息。第一章,详细介绍国内外非语言研究现状,说明环境语相关概念的理解。第二章,对13-14世纪东西方眼中,即耶律楚材《西游记》、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刘琦《北使记》、赵洪《蒙鞑备录》、彭大雅、徐霆《黑鞑史略》、张德辉《岭北行纪》、《普兰卡尔宾蒙古游记》、《威廉鲁布鲁克蒙古游记》、《海屯行纪》、《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东游记》等11部游记中记载的东西方眼中蒙古族环境语应用情况,以表格形式分门别类并进行分析。第三章,通过比较研究东西方眼中的蒙古族三种环境语,即时间语、空间语、沉默使用情况所表达的文化价值取向,得知13-14世纪中西方眼中的蒙古族环境语的文化价值取向:东西方眼中的古代蒙古族的环境语使用的共性有注重所有事物的起始时刻;权力差异的使用空间并中心为尊;居屋朝南并太阳崇拜;交流双方的间隔来表达权力的大小等方面有共性。差异:1.西方游记中古代蒙古族环境语的三种例子,而东方游记中没有沉默的例子,且时间语,空间语的例子很少。2.古代蒙古族的时间维度在东方眼中是自然现象的变化为准,但西方眼中有日历。3.东西方眼中的古代蒙古族的时间价值取向具有单向和多向的差异。4.古代蒙古族环境语中,西方眼中有现在和未来时间取向,但东方眼中没有记载。5.东方眼中古代蒙古族对横向空间使用仅有权力距离,但西方眼中既有权力距离也有性别差异。6.使用平面空间中,西方眼中以上座为尊,但东方眼中以前座为尊。7.使用半固定空间中体现的权力距离,在西方眼中既有纵向空间,也有横向空间的差异。8.行礼时西方眼中左膝跪拜,但东方眼中右膝跪拜。9.沉默中的表达接受、不接受、尊重等意思。以上环境语使用中体现的权力距离和性别差异的文化价值取向,充分表明古代蒙古族是属高语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