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其创作和欣赏都受到人类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而本体则是哲学中最深邃、最基本的问题,体现着一定的文化对本原和存在的追问。因而,研究本体是我们以哲学为视角解读艺术的重要途径。“本体”一词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指本根、本然状态。在这个语境里,中国传统哲学虽然没有类似于西方的“本体论”学科但却有对超越的追求和对根源的追问,自有其本体观——认为世俗性的人间生活及其秩序有一个超越的源头和根据。对这个超越性的“存在”,由儒道释合流而成的中国文化往往以天、道、(元)气、(太)一、太极、(太)虚、玄、无极、太和、理等字群称之。在中国哲学的视域里,“道不远人”,本体就隐匿于其所生化的天地万物之间,并以“机锋”的方式“秀出”。“隐”与“秀”作为本体之品格,也是中国古典美学观念中艺术的存在方式。中国艺术因本体观念的提升而实现自觉。自觉的艺术就是“道之意象”,也就是“意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意”范畴的考察而实现对“技艺”和“艺术”、“匠人”和“艺术家”的划界,是阐释中国古典本体隐秀论文艺观的首要前提。本体隐秀论文艺观认为,艺术及其产品并非是固态的、物理的存在,而是在“道”的推动下生生而易,以“气”(“气韵”)作为其运化的生命。而这个运化的过程,则体现为一种无限的创造性与生成性。因而,无论艺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天道与人心在特定机缘下的碰触与和合。艺术家因之而获得超然之大乐与绝对之自由,从而彰显出人性之本真。艺术作品则表现为超越了物质性的神性存在,因为它们是道意之所存,是道之象,所以艺术成为一种途径,藉由之,受众可以与茫茫之不可言者照面。在此境况中,形下之器显明了形上之道,这是本体对心灵的敞开,也是心灵在“道境”里的畅游和驰骋。所以说,艺术通过即隐即秀开启着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最深刻之真实(是存在之真,而非科学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