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调控蛋白KDM4D和JMJD6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_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的一种现象。表观遗传受多种蛋白的调控,这些表观遗传调控蛋白的异常会导致多种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引起包括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疾病、神经失常和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表观遗传调控蛋白已成为这些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然而,相对于激酶、G蛋白偶联受体(GPCR)等,靶向表观遗传调控蛋白靶标的药物还非常少,对于大多数表观遗传调控蛋白,还缺乏小分子抑制剂。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针对两种表观遗传调控蛋白,即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和羟化酶JMJD6,开展了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和筛选,以及结构优化和生物活性研究。下面分别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抑制剂的发现与生物活性研究KDM4D(又称JMJD2D)是一种包含Jmj 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属于KDM4(JMJD2)亚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是在α-酮戊二酸(2-OG)参与下催化去除组蛋白H3K9上的甲基化修饰。KDM4D调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等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潜在的肿瘤治疗靶标。在本研究之前,尚未有KDM4D选择性抑制剂报导。为此,我们分别针对KDM4D的2-OG结合的催化位点和H3K9底物结合位点进行了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和筛选研究。1.1针对KDM4D催化位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复合物晶体结构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以及子结构搜索方法,获得了两个苗头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羟基-9-硝基吡唑并[1,5-a]喹唑啉-3-甲腈(2)的选择性较好。该化合物在10μM浓度下对KDM4D的抑制率为73.33%,显然其活性还有待提高。为此,我们针对化合物2进行了结构优化,共合成了32个全新结构的化合物,3个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KDM4D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5-羟基-2-甲基吡唑并[1,5-a]吡啶并[3,2-e]嘧啶-3-甲腈(21)的活性最好,其酶抑制活性(IC50)为0.41μM。然后,我们利用差式扫描荧光法(DSF)、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微量热泳动(MST)等方法验证了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选择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1对KDM2、KDM3、KDM5三个亚家族几乎没有抑制活性或活性很弱(IC50>10μM)。最后,为探索化合物21与KDM4D的相互作用模式,我们利用BL21(DE3)表达并纯化了人KDM4D蛋白,通过优化结晶条件,培养了化合物21与KDM4D复合物单晶,并解析了该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21的吡啶环氮原子与KDM4D催化口袋中的Fe(II)形成配位键。化合物21的羟基与氨基酸LYS210和ASN202形成两个氢键。此外,化合物21的吡唑并嘧啶母核与活性位点中的两个芳香氨基酸PHE189和TRP212形成π-π相互作用力。该复合物晶体结构已上传至PDB数据库(PDB:7DYQ)。总之,在本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高活性、选择性的KDM4D小分子抑制剂化合物21。该化合物可作为靶向KDM4D的创新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2 KDM4D底物竞争性抑制剂的发现与生物活性研究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采用分子对接方法针对KDM4D组蛋白底物结合位点进行虚拟筛选,得到一个苗头化合物,即6-(吡啶-4-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并[d][1,3]二噁唑-5-醇(9),其IC50值为1.751μM。随后我们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分析,合成了约60个全新结构化合物,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叔-丁基((3R)-1-((6-羟基苯并[d][1,3]二噁唑-5-基)(4-(吡啶-4-基)苯基)甲基)吡咯烷-3-基)氨基甲酸酯(24s),该化合物的IC50为0.023μM。进一步,我们通过ITC、DSF以及细胞热位移分析(CETSA)等方法验证了该化合物的与KDM4D的结合能力。动力学分析实验证明了化合物24s不是2-OG竞争性抑制剂。而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24s与KDM4D的组蛋白底物结合口袋具有很好的相互作用。选择性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其他测试的KDM家族成员(包括亚家族成员)具有超过1500倍的选择性。在细胞实验中,MTT和克隆形成的结果显示,化合物24s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SW480和SW620具有良好的生存抑制活性和抗增殖活性。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化合物24s能够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总之,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发现了第一个在KDM4亚家族中具有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该化合物可作为化学探针应用于KDM4D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第二部分羟化酶JMJD6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生物活性研究JMJD6是一种Fe(II)和α-酮戊二酸依赖的氧化酶。早期的文献报导JMJD6是一种精氨酸去甲基化酶,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它的生物学功能更偏向于赖氨酸羟化酶。JMJD6的调节异常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尤其是癌症,包括结肠癌、胶质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黑色素瘤、肝癌、肺癌、口腔癌和乳腺癌等。因此,JMJD6的小分子抑制剂被认为是潜在的肿瘤治疗药物。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的JMJD6小分子抑制剂被报导,且选择性均较差。为此,我们针对该靶点开展了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我们首先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对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挑选出30个小分子进行酶水平的生物活性测试。由此获得三个苗头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1H-吡唑-5-基)异烟酸(J2),对JMJD6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1.99μM)。但该化合物对去甲基化酶家族蛋白(KDM3B,KDM4D,KDM5A)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说明化合物J2对JMJD6的选择性仍有待提高。通过解析化合物J2与JMJD6同源蛋白KDM4D的共晶结构,以及叠合比对JMJD6与KDM3B/4D/5A活性位点内的关键氨基酸,我们设计、合成得到了选择性更好的化合物2-(1H-吡唑-5-基)异烟酸乙酯(1),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共合成了32个全新结构分子。其中对JMJD6抑制活性最好的为化合物为2,2,2-三氟乙基2-(1-甲基-1H-吡唑-3-基)异烟酸酯(7p),该化合物的IC50值为0.681μM。DSF和CETSA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7p可与JMJD6蛋白结合。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α-酮戊二酸依赖的氧化酶,该化合物对JMJD6的选择性大于100倍。总之,我们发现了目前已报道的JMJD6小分子抑制剂中选择性最好的化合物7p,该化合物一方面可作为探针用于探索JMJD6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作为靶向JMJD6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综上所述,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合成、活性测试、构效关系分析、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方法和技术,针对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和羟化酶JMJD6,开展了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和生物活性研究,获得了多个具有全新结构的活性化合物。其中,针对KDM4D催化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分别获得了国内外第一个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而针对JMJD6获得了目前已报道的JMJD6抑制剂中选择性最好的化合物7p。总之,本论文的研究为KDM4D和JMJD6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高了良好的小分子探针,同时也为靶向KDM4D和JMJD6的创新药物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物体6D姿态估计技术是人工智能三维感知领域核心问题之一,旨在帮助机器更好地感知世界的三维信息,是机器人控制,自动驾驶,增强现实应用中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的方法大多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图像和物体6D姿态间的映射关系。然而这类方法依赖大量人工标注的图像数据进行学习,不仅标注成本极高,并且容易陷入对单一场景的过拟合,导致在开放环境中性能下降,在实际应用中效
卷积神经网络在各类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都有成功的应用,但是随着网络参数的增多,卷积神经网络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很多对网络模型进行压缩和加速的方法被提出。网络剪枝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压缩方法,滤波器剪枝(Filter Pruning)和通道剪枝(Channel Pruning)通过完整地移除网络中冗余的滤波器或特征图通道以达到压缩网络的目的;除此之外,权重剪枝(Weight Pruning)和卷积核剪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致病菌。它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如土壤、空气、创伤伤口以及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病人的肺部。这与其拥有多种毒力因子以及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生存密切相关。铜绿假单胞菌有多种呼吸链可以应对不同的氧环境,而多种末端氧化酶支撑了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呼吸支链的可能性。因此,呼吸链相关研究将为揭示铜绿假单胞菌适应多
人才计算是将计算相关的各种技术与人才领域的各种应用问题,如人才的选聘、评估、匹配、预测等所涉及领域知识相结合的一类新兴方法体系。人才计算研究对企业、社会经济乃至国家战略人才部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人才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为面向人才计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表现预测、能力感知匹配、人格特质识别和离职预测对提高人岗匹配程度和缓解人才流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伴有高血糖、多尿、糖尿、多食等典型代谢综合征。其中,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一临床病症。由于多尿,严重失水,诱发烦渴和代偿性多饮,由于尿糖,葡萄糖流失严重,导致饥饿感增加和代偿性多食,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加高血糖的风险,形成多尿、尿糖与烦渴、多食的恶性循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及其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基石
植物表面蜡质是抵御来自外来环境侵害的第一道防护层,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外界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表皮蜡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开展研究,并应用到育种工作中提高品种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EMS诱变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一个水稻叶片蜡质减少的突变体wsl5-1,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对目标基因进行分离克隆,并进一步探索了该基因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突变体wsl5-1表型分析与野生
电催化材料目前在工业、环境、食品、疾病防治等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其中,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优越的协同电催化性能已经成为电化学与电化学传感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本论文制备了Pt Ni Cu、Ni50Co50(OH)2/BOX及Fe(OH)2/HCO3-”三种纳米复合材料,构置了基于Pt Ni Cu、Ni50Co50(OH)2/BOX这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了传
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比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生活与健康。随着科技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与抗癌新药使乳腺癌患者获益。然而化疗药物与内分泌药物的长期广泛使用导致肿瘤获得性耐药发生的比例逐年递增,患者内分泌治疗或者化疗效用折减甚至失败。肿瘤患者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多药耐药,成为临床乳腺癌诊疗的难题。筛选多药耐药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探索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是逆转乳腺
超分子组装体具有丰富的结构与多样的性质,被广泛研究与关注。阴离子在生活和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阴离子配位化学得到长足的发展。阴离子配位驱动的组装(ACDA)在构建阴离子超分子结构方向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已经成功合成一系列阴离子超分子组装体:螺旋、四面体、带帽反三棱柱和网格结构。前期研究更多集中在具有四面体结构的含氧酸根磷酸根和硫酸根等阴离子上。为了进一步研究ACDA的阴离子范围,丰富超分子结
甘蓝和小白菜作为十字花科的经济作物,在我国蔬菜产值和效益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甘蓝和小白菜上病虫害的频发对其品质和产量均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广谱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应用范围广且用量大,是防治蚜虫、菜青虫和霜霉病的主要农药品种。为保证农药的高效安全使用,深入推进农药减量化的进程,本文以百菌清和吡虫啉为目标农药,通过研究施药剂量、施药时期、种植区域、施药频率、作物不同生育期及种植模式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