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FM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为FM的早期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01~2017.12临床诊断为FM的6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出院时生存状态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1.FM共68例,男30例(44.1%),女38例(55.9%)。存活45例(66.2%),死亡23例(33.8%)。起病年龄为3月至14岁,平均(6.5±4.4)岁。起病至入院就诊时间间隔为15分钟至15天,中位数时间为3天,其中24小时内就诊19例(27.9%),3天内就诊47例(69.1%)。2.FM早期以心外表现为主,最常见为消化系统22例(32.4%),其次为呼吸系统20例(29.4%),神经系统16例(23.5%),循环系统10例(14.7%)。3.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常见为ST-T或T波异常45例(66.2%),室性早搏31例(45.6%),室性心动过速23例(33.8%),Ⅲ°AVB21例(30.1%)。LVEF(%)在存活组(56.8±14.0)和死亡组(39.2±8.1)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LVFS(%)在存活组(30.1±9.6)和死亡组(18.0±3.9)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4)。死亡组的cTnI/hs-cTn I、CKMB及BNP均高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VIG使用:存活组30例(44.1%),死亡组8例(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糖皮质激素使用:存活组44例(64.7%),死亡组19例(27.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5.共29例(42.6%)FM患儿使用呼吸机,其中存活组14例(48.3%),死亡组15例(5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共20例(29.4%)FM患儿使用临时起搏器,2例(10%)最终使用永久起搏器;共3例(4.4%)FM患儿使用血液净化。6.起病年龄小、发热及室性心律失常在死亡组较存活组更常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FM呈急性起病,且迅速恶化,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以消化、呼吸系统等心外症状多见,如诊治不及时,死亡率高。2.ECG、UCG、心肌标志物等辅助检查结果对FM的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3.早期ECG为Ⅲ°AVB表现的FM患儿更易识别,得到及时诊治,无一例死亡。4.FM确诊后积极予以IVIG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5.起病年龄小、发热、室性心律失常、LVEF及LVFS低可能是影响FM患儿的预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