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角膜盲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角膜盲的主要原因,因缺乏快速且有效的诊断方法,抗真菌治疗困难、常预后较差。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卫生状况、诊疗水平、经济发展等不同,真菌菌种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疾病预后情况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本研究拟对67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云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本课题使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了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收住入院诊断为角膜炎的病例1632例,最终纳入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计676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致病病原体特点、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观察指标用均数、百分比表示,成组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统计,χ2检验用于单变量计数资料,无序多分类资料则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在67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男性396例(58.6%),女性280例(41.4%),男女比约为1.4:1。发病平均年龄为53.59岁,以50-59岁年龄组为最多,有219例(32.4%)。在上述患者中,务农人员占510例(75.5%)。可见务农人员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危群体。患者的民族分布为汉族499例(73.8%),彝族69例(10.2%)。导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眼外伤(40.2%),在所有外伤原因中以植物性外伤最多见(67.6%)。2.病原学特征:676例患者中共有658例患者进行了角膜溃疡灶分泌物送检以行真菌涂片及培养,培养阳性率为44.7%(294/658),在培养出的真菌菌种中,镰刀菌123例(41.8%),曲霉菌32例(10.9%),念珠菌12例(4.1%),酵母菌7例(2.4%),混合细菌感染12例(4.1%),未能明确真菌菌种108例(36.7%)。23例患者行真菌药敏试验,其中对5-氟胞嘧啶敏感者12例(52.2%),氟康唑敏感者14例(60.9%),伏立康唑敏感者14例(60.9%),两性霉素B敏感者4例(17.4%),伊曲康唑敏感者12例(52.2%)。3.临床特点:676例患者患眼大多会出现疼痛、流泪、视力下降、畏光、眼红、异物感、伴分泌物,其中出现3种及以上上述症状的患者有654例(96.8%)。有超过一半(59.2%)的患者为深基质层浸润,50.7%的患者出现前房积脓,18.9%的患者在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出现了角膜穿孔。住院时间为2.天-4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0.09天。发病时间(即症状持续时间)为1天-20年。患有高血压的50例(7.4%)、患乙肝的48例(7.1%)、患糖尿病的21例(3.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14例(2.1%)。4.治疗方式: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药物治疗,其中,18例(2.7%)进行了单纯药物治疗,363例(53.7%)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角膜溃疡清创手术,153例(22.6%)因角膜溃疡区域角膜菲薄或穿孔而进行了药物+角膜清创+结膜瓣覆盖手术,84例(12.4%)患者进行穿透/板层角膜移植术,而58例(8.6%)患者进行了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在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临床医师予以的治疗方式由感染程度、溃疡浸润面积、浸润深度等因素共同决定,本研究中,经χ2检验分析后发现,角膜溃疡浸润面积及深度与手术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浸润面积和浸润深度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上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角膜穿孔的危险因素: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是否混合感染、前房是否积脓、症状持续时间、溃疡面积和溃疡深度是角膜溃疡是否穿孔的影响因素。合并混合感染患者角膜溃疡穿孔概率是单纯真菌感染患者的1.994倍(OR=1.994),合并前房积脓患者溃疡穿孔风险高于无前房积脓者,溃疡面积越大的穿孔风险越高,溃疡深度越深的穿孔风险也越高。6.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入院和出院时的视力变化及是否保留患眼来评估疾病的预后,其中视力好转或保持不变为治疗有效,视力下降或最终剜除眼内容物为治疗失败,最终有效视力得以保留或提高的患者有521例(77.1%),视力下降的患者有97例(14.3%),丧失眼球的患者有58例(8.6%)。经统计学分析,病情预后与患者是否为务农人员、角膜是否穿孔、溃疡浸润面积、浸润深度及治疗方式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结论]1.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中老年男性居多,务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患真菌性角膜炎的概率更高。真菌性角膜炎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角膜外伤。2.镰刀菌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培养出的最常见的真菌,这与我国角膜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一致。3.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存在前房积脓、浸润面积大、浸润深度深、症状持续时间长以及混合感染时,出现角膜穿孔的风险更高。4.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情预后与患者是否为务农人员、角膜是否穿孔、溃疡浸润面积、浸润深度及治疗方式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纵向观察云南省墨江县学龄儿童的眼压变化,研究学龄儿童眼压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儿童的眼压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在横断面筛查结果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墨江县12所小学的学龄儿童进行五年随访调查。随访调查内容为填写调查问卷及眼部检查,眼部检查包括裂隙灯外眼及眼前节检查、视力检查、眼球生物参数检查、电脑验光检查、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肌散瞳,并在睫状肌麻痹后进行电脑验光、眼底照相、眼底镜检查;
学位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北京医院史学军等统计387例糖尿病患者中,15.8%伴有不同程序的腹泻,约90%的糖尿病性腹泻者属脾气虚弱或脾肾阳虚之证。故以健脾补气、利湿止泻药为主,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为基本方:生黄芪、党参、茯苓、焦白术、炒山药、陈皮、...
期刊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类型、钙化最大径线、钙化分布和钙化数量指标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Kwak-TI-RADS和C-TI-RADS分类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探讨超声影像特征和临床基线特征与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644例甲状腺患者,金标准为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根据钙化类型、钙化
学位
[目 的]通过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huMSCs-exo)对脓毒症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方 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细胞培养的上清液,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
学位
[目 的]探究阿达木单抗(ADA)联合常规治疗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不同时段的炎症等级、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等变化情况,评估ADA的激素节约效应及有效控制时间,对比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对ADA的应答情况,对使用ADA治疗的脊柱关节炎患者的葡萄膜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评估。[方 法]临床观察性研究。选取20
学位
[目 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重度致幻型牛肝蕈中毒的临床疗效,主要通过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评价、BPRS评分,为临床上重度致幻型牛肝蕈中毒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的115例急性重度致幻型牛肝蕈中毒患者的临
学位
[目的]本文以口服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在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3个月生存率方面有无差异,为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16.1.1至2020.12.31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百草枯中毒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共40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洗胃导泻、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氧化
学位
[目 的]本研究以我国HIV-1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为研究样本,从中分选靶向HIV-1的中和抗体并分析其可变区序列特征和功能活性。随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分选的中和抗体改造为IgM形式。了解改造后的IgM抗体亲和力和中和活性的改变。探索IgM类抗体在HIV-1被动免疫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范围。为诱导保护性IgM抗体为目标的疫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 法](1)采用单个记
学位
[目的]1.调查昆明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状况,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外排泵系统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2.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外排泵相关性,研究生物膜菌与浮游菌外排泵表达差异,探索外排泵抑制剂(Efflux pμmp inhibitor,EPI)PAβN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
学位
[目 的]研究分析基于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48周后病毒载量≥1000copies/mL的患者其血项、肝功、肾功、免疫水平等多项指标,以及HIV-1病毒pol区基因变异的规律,为评估HIV抗病毒治疗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满一年的艾滋病感染者(HIV)/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