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课题。本文选择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理论和方法这一微观银行学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分类定义,以风险识别与度量、风险决策和风险监控与化解为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环境,进行分析论证,探索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信贷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第一章引言,说明选题的背景、理由,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第三章是基于微观层面的信贷风险概论,从现代商业银行的定义和职能入手,提出了对银行信贷和信贷风险的概念理解,明确界定了信贷风险的核心内容是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放弃了对银行涉及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和社会风险等广泛的内容,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内容限定在基于微观层面的信贷风险的狭小范围,并统一了本文所涉及的“信贷”与“贷款”,“借款人”与“企业”,“贷款人”与“银行”的术语互换的内涵,以便于对全文连贯的理解而不产生歧义和疑问。最后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作者的个人观点,即信贷风险管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第四章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银行信贷风险或企业信用风险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介绍。第一节介绍了几种传统而实用的经验分析方法,如最常用的“5C”法、“5P”法和“5W”法,还有“LAPP”法,“SWOT”法,以及国内常用的“四要素”法,即“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和担保分析”的所谓“四大技术工具”。第二节介绍了企业信用等级测评的信用评级方法;第三节介绍了两种统计评分方法,一是Zeta分析法,二是CART结构分析法。第五章着重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信用风险度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主要的定量模型的比较分析,理解定量方法的适用背景和数学模型的经济含义,评价定量方法对微观信贷风险管理的实用价值。第一节分析了定量分析模型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第二节对定量模型方法进行了分类,第三节对目前最新的几种创新模型进行了介绍,尤其是对新巴塞尔协议(讨论稿)推荐的几种内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如J.P.Morgan银行的Credit Metrics模型,KMV公司提出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设计的Risk Metrics+模型(也称CSFP模型),麦肯锡公司设计的CreditPortfolio View模型,还有信孚银行提出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模型(RAROC模型)等,最后对定量模型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践思考。信贷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更精细的定量化时代,但是任何精细的风险测量都不可能替代决策,而只能作为决策的技术支持工具。我国的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应用上述模型的基础和条件,但定量方法的应用一定是未来信贷风险管理的趋势,我国加入* 后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合作必然要求具备定量方法的应用,新巴塞尔协议将在2005年正式实施,其对内部定量风险模型的要求,也将促进我国银行微观信贷风险控制在定量方法上的研究和应用。 第六章从信贷资产的风险监控角度,研究分析了信贷风险的动态监控理论和方法。利用贷前的识别和度量工具不能代替决策,决策前的筛选不能保证事后的无风险,决策本身就是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风险是在事后才可能发生的,因而事后的监控和检测包括问题贷款的处理成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章首先从单一借款人的贷后监督进行分析,指出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事后监控的必要性,分析监控是有成本的,监控成本与监控程度的均衡带来对激励相容合同和最优债务合同的分析,以及商誉和外部中介代理对监督成本的节约。然后从银行机构管理层的角度,分析整体信贷资产质量状况的动态检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动态掌握整体质量状况和通过内部模型计算全部资产的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k)。最后,对问题贷款处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第七章是从微观信贷管理的角度对我国现实信用环境和市场体制下的信贷行为的分析。关于信贷行为的研究是微观银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章通过对微观银行学关于信贷行为研究的前沿理论进行了评价,揭示了西方理论难以解释的我国现实环境下的诸多信贷行为表象,提出了信贷行为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引发了对最近受到金融理论界热点关注的行为金融学的思考。 第八章从信贷行为分析引申出关于信贷文化的思考。信贷文化其实也是微观银行学的一个概念,是西方商业银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提出的一个概念。信贷文化概念在近几年的银行相关的理论和实务文章中被广泛提及,但是关于信贷文化以及将其作为微观信贷行为和风险控制相关联的有价值的系统研究成果较少。作者将信贷文化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作为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