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及相关因素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3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并对心衰患者组按心衰程度、LVEF、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心腔内径等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随心衰程度加重,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不同心衰程度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随LVEF值降低,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各不同EF水平患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98);(4)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5)不同疾病构成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不同心衰病程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4,P=0.346);(8)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90,P=0.141)。 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2)随心衰程度加重,高凝状态更为严重;(3)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并窦性心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4)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杭州人,我一年不知要去清河坊历史街区游览多少次。或许是去买万隆的火腿、酱鸭、醉鸡,或许是去方回春堂问病配药,或许是去羊汤饭店喝一碗羊汤、吃一客羊肉烧卖……这一天,我又顺着店铺,在人行道上闲逛,东张西望。突然在一家糕饼店的柜台上,见到一叠印着“八珍糕”三字的糕点,不禁一呆,立住了脚:“这物几十年没见了啊!”  幼时,我消化不良、积食不化,那时中医的叫法叫作“疳积”,最常用、最方便的中
期刊
期刊
目的:遗传性板层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及突变筛查。 方法:1.采集一个板层白内障家系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进行经典遗传学分析和细胞遗传学检查 2.提取家系成员的基因
目的 经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研究,认为微波定量消融脾脏治疗脾大、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本研究在于探讨脾大、脾亢微波定量消融脾脏组织对机体及脾脏免疫功能的
目的:研究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半胱氨酸蛋白酶-10(Caspase-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分别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宫颈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5例宫颈鳞癌标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