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成人脑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幸存的脑血管病患者需要面对缺血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后果,如偏瘫、失语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血后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损伤级联反应,涉及兴奋毒性、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许多机制,治疗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区濒临死亡的神经元,以及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措施主要集中于早期溶栓和急性期神经功能保护,尚不能有效地改善梗死所致的长期病理状态。因此,如何积极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仍然是目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目的:1.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大鼠神经细胞增殖情况。2.观察脑淋巴引流阻断对急性脑梗死后大鼠神经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3.评价吡哆醇和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脑缺血治疗的有效性;4.探索脑缺血疾病治疗的新思路。研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每组6只:首先制备大鼠脑淋巴阻滞模型,然后通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右侧急性脑梗死模型。以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出现作为脑缺血的整体评价,四氮唑(TTC)染色判断脑缺血的部位及范围;给予模型大鼠吡哆醇、银杏叶提取物腹腔注射,于给药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以BrdU标记神经前体细胞,神经丝蛋白-200(NF200)、NeuroD、GFAP分别标记成熟神经元、幼稚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观察上述指标的表达。研究结果:1.大脑中动脉线栓法急性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实验组动物苏醒后有对侧偏瘫即左侧前肢不能伸展屈曲收于腹下并向左侧转圈表现为主,神经功能评分1~3分为模型成功;行TTC染色,可见MCA供血脑区即额顶叶背外侧皮质、尾壳核梗塞组织呈白色。脑淋巴引流阻断后更加明显。2.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发生:(1)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的BrdU+NF200、BrdU+NeuroD、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增加(P<0.01),脑淋巴引流阻断后细胞数亦增加,但不如非淋巴阻断组(P<0.01)。(2)吡哆醇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大鼠的BrdU+NF200、BrdU+NeuroD、BrdU+GFAP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较非治疗组增加(P<0.01)。(3)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较吡哆醇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研究结论:(1)大鼠线栓法MCAO模型是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自身修复和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激活理想的动物模型。(2)脑梗死可激活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前体细胞增殖(3)阻断脑淋巴引流途径可加重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而且神经前体细胞增殖不明显。(4)吡哆醇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可显著增加急性脑梗死、脑淋巴引流阻断+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5)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提供了依据,但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