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力学特征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stor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前人对洛川黄土剖面土层的研究资料为基础,从宏、细、微观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土工常规实验、高压固结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激光粒度分析、电镜扫描和CT扫描试验,对洛川剖面黄土的粒度组成、物理性质指标、微结构类型、结构性参数、压缩(湿陷)性、结构强度和抗剪强度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定性分析了黄土物理性质和微结构的关系及其在剖面上的差异性,以结构性参数和结构强度定量研究为基础,重点分析了结构性参数与黄土压缩性(湿陷性)以及结构强度与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并基于土的微结构模型和广义有效应力原理,揭示了黄土结构压缩破坏和剪切破坏的力学机理,为结构性黄土压缩沉降变形的计算和抗剪强度参数的选取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对解决黄土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也促进了土结构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洛川剖面黄土的粒度组成、孔隙特征、微结构和主要物理指标的试验研究表明,各层黄土的粒度组成以粗粉粒为主(含量大于50%),整体剖面上粒度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粒度分异现象,而黄土微结构在剖面上的差异性主要受沉降环境和应力历史的影响。Q4、Q3新黄土以支架大孔微胶结和支架大孔半胶结为主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干冷的气候环境和低应力下较短的沉积历史的共同作用;Q2老黄土以镶嵌微孔微胶结和镶嵌微孔半胶结为主的结构特征反映了高应力下的较长沉积历史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而干冷气候环境影响较小;Q2古土壤以絮凝状胶结和凝块状胶结为主的结构特征反映了湿热的气候环境和高应力下的较长沉积历史的共同作用。黄土物理性质指标和微结构类型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反映出黄土的结构对其工程性质具有控制作用。(2)通过高压固结试验,定量分析了各层黄土的应变综合结构势参数与含水量的关系,表明洛川剖面黄土从上到下(从新到老)其水敏性逐渐减弱。提出了基于应力的结构可稳性系数、结构可变性系数和应力综合结构势的定义和求取方法,重新定义了超固结比概念,并运用这些新概念、新方法对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稳定性和固结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Q4、Q3新黄土的结构稳定性差,处于欠压密状态,而Q2老黄土的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好,处于正常固结或轻超固结状态。上述研究结果与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和工程实际是一致的。(3)基于应变综合结构势的概念,推导出结构性参数与湿陷系数、水敏性系数与压缩系数的关系式,并定量分析了洛川剖面黄土的结构性参数与水敏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黄土三相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提出了黄土微结构的概念模型,建立了非饱和黄土的广义有效应力模型,基于这些模型解释了黄土欠压密性和结构压缩破坏的力学机理,并探讨了结构性黄土固结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4)运用土的抗剪强度理论,推导出结构强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结构强度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式,并通过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定量分析了黄土结构强度和抗剪强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含水量的关系,建立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量的拟合关系,探讨了以重塑土抗剪强度参数近似求取原状黄土强度参数的方法,为解决原状黄土三轴试验数据离散、强度参数变异性较大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基于三轴剪切的p-q应力路径,分析了黄土结构剪切破坏的力学机理。(5)通过黄土三轴剪切CT扫描试验,对初始、固结以及剪切过程中的CT数、损伤变量以及黄土细观结构损伤演化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运用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具有尺度效应的黄土结构损伤变量演化方程,并基于CT图像处理对三轴剪切过程中黄土细观结构损伤和硬化屈服的物理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
其他文献
<正>本书论述了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对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了与动物考古学研究相关的学科、理论及动物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讨论了主要家畜的起源、古
保留传统武术的承传方式、理论体系、技术体系、选材方式、训练方法、礼节仪式、组织形式等原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保护传统武术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保留传统武术的承传方式,又是其核心和基础。因为所有传统武术的物化与非物化的形式与内容,都附着于原有的师徒教授方式,或者说由这种承传方式承载。  古柏先生曾谈到:“学校教育的大班上课,小学、中学、包括大学本科,教授的都是基本知识,是普及教育,而真正的研究式的学习
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针对外需订单萎缩态势,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根据国际疫情发生新变化的情况,研究推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要素及相关产业在某一空间范围或地理位置不断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的高度集中,而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大量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