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而随着保护区环境解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致力于环境意识的普及,不仅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科学普及,同时也要对管理人员和当地居民做适当的科普教育,其中训练有素、懂多种语言、具备自然和文化历史知识的解说员和准确无误、科学美观的解说标识牌是生态旅游科学普及的关键。笔者认为科普教育在我国国内(大陆地区)方兴未艾,但论其在环境保护和生物保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而环境解说作为科普教育非人员解说中重要的一环,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在历时两年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环境解说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多个自然公园、保护区成功案例。发现国外对于环境解说领域的研究和设计十分成熟,其解说内容考虑到了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目的的群众;基于以上几点,如何将原本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和专业知识传达给一般民众?本文从环境解说的本源出发,结合生态学、设计学、人体工程学、传播学等学科专业,并采用成功案例重新提炼设计元素,对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地区进行环境解说户外展示进行设计,进一步,提出适用于国内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展示的基本设计方法,为环境解说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环境解说所传递信息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一套环境解说体系中一定有一个核心主题,其次核心主题次一级的次级主题,每一个主题又有若干相关知识点,所以建立清晰的信息层级是环境解说前期规划的重要环节,随后便可以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颜色、字体等形式加以区分。有助于游客系统性的理解整个环境解说体系。2.关于环境解说设计,需要两种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1)具有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设计解说内容时容易产生形式不够生动有趣,导致解说内容无法吸引游客注意,达不到良好的解说效果;(2)具有设计功底的专业人员,虽然有良好的美学基础,但科学基础普遍不高,对此对于设计型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颇高。两种专业人员缺一不可。3.环境解说是一门艺术,但户外环境解说展示设计(主要是展板设计)一定要将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考虑在内,在色彩和材质上尽量选择与保护区自然景观相适应的类型,避免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