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金融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沿线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各省区间金融发展极其不平衡,金融发展差异非常显著,尤其是沿线金融发展滞后的西北地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区域的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七省区为例,以沿线省际间的金融发展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效应为研究主线,以区域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沿线七省区金融发展差异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故本文的研究内容也按照以下四部分展开:首先,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金融发展差异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及相互影响效应的相关文献、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对沿线各省区总体的金融与经济发展情况,银行、证券及保险等分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详细地描述了沿线七省区金融发展的基本现状。其次,通过构建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与深化等三个维度的金融发展差异指标体系,以2006年和2015年的时间截面数据为例,对沿线七省区金融发展差异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沿线七省间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相互影响——各省间金融联系强弱的变动及其趋势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本文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第一,2006年至2015年沿线七省的总体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不同省区间金融非均衡发展特征依然非常明显,从整个经济带地理版图上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布来看,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东强西弱”的分布特征。第二,在各省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影响下,沿线七省间金融联系与协调发展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若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金融发展差异越小,地理空间距离越近的省份,两者间的金融联系越密切,金融联动与协调程度越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一是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强化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二是找准自身金融发展定位,实施差别化的金融发展策略;三是加强沿线省际间金融联系与合作,推动区域金融联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