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分析师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通过电话访谈,公司调研等方式获取公司信息,对公司未来股价进行跟踪预测并发布研究报告评级。我国的中小板市场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广大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缺乏投资相关知识,往往将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然而,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评级是否准确?不同类别的分析师报告准确性是否有所差异?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报告的准确性?本文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分析师研究报告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本文首先回顾有分析师评级准确性的文献和相关理论基础,采用事件研究法与多元回归分析。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所有中小板上市公司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的研究报告为样本,研究不同评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投资者根据分析师的报告投资是否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以及相同评级下不同类别研究报告的准确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选用公司规模,公司股票的机构关注度,公司控制人性质,明星分析师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影响研究报告评级准确性的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中小板分析师研究报告存在“乐观倾向”,买入与增持评级报告占比过高。短期买入评级与增持评级报告准确性高,中期准确性较低;而中性评级中期的准确性较高。买入评级深度报告的准确性高于非深度报告;买入评级知名券商报告准确性高于非知名券商,而增持评级知名券商报告准确性低于非知名券商。在证券分析师发布积极评级前,股票已具有非常显著的超常收益率,表明分析师通过调研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公司私有信息,但信息很大概率在报告发布前已经泄露。对于影响研究报告评级准确性的因素,实证结果发现,在中小板市场中,对于积极评级,机构关注度越高或是分析师更具名气,报告的准确性更高。而公司的规模及公司控股股东性质对报告的准确性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对监管者和投资者分别提出建议。监管者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加强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应慎重对待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减少非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