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塞修复机制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从成年个体的骨髓中分离所得的、具有分子及功能异质性的一类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骨细胞及支持造血的基质等。本实验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来检验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同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时机及移植细胞的数量作了一定的探讨。方法:离体实验中,利用ficoll 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后用5-氮胞苷诱导其分化。两周后对分化细胞作HE 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在体实验中,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急性心梗组和陈旧性心梗组,分别在梗后3 天和梗后4 周,将标记了4,6-联脒-2-苯基吲哚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射进治疗组的心肌。同时再根据注射干细胞数量的不同又将治疗组分为大剂量治疗组(10~7/kg 体重)和小剂量治疗组(10~5/kg 体重)。移植后4 周,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并对大鼠心脏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离体诱导分化两星期之后,这些细胞表现出心肌细胞的一些特征。免疫荧光显示这些细胞表达connexin43。在体实验中,细胞移植后4 周,超声显示急性心梗治疗组中的大剂量治疗组的左室功能好于对应的控制组,而小剂量治疗组和控制组无明显差别。在陈旧性心梗治疗组中,无论大剂量治疗组,还是小剂量治疗组,其左室功能都与对应的控制组没有明显差异。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在急性心梗大剂量治疗组中,干细胞植入了受损心脏,分化为心肌并表达connexin43。而在其它治疗组中,基本上没有发现移植细胞。结论:离体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在体实验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是安全的。对于移植的时机来说,在急性心梗其进行移植比在陈旧性心梗期移植效果要好。对于移植细胞的数量来说,移植的效果受移植细胞数量的影响,移植细胞至少要超过10~5/kg体重才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社会与生活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遥感图像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作为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场景分类得到了广泛关注,是当前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不断努力,图像场景分类形成了许多经典的分类方法和算法。目前场景分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于底层特征的方法和基于特征学习的方法。底层特征容易获取,而且计算简单,但分类效果存在上限;构建中层语义学习特征相比底层特征能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