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话本以其口语性强的特点而成为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以保持宋元语言特点较多的《清平山堂话本》为语料,对其中的介词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用穷尽性考察,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细致地描写了《清平山堂话本》中介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将《清平山堂话本》与中古的典型语料《世说新语》、晚唐五代的典型语料《敦煌变文集》的介词作纵向比较,从而看出介词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趋势;与大体同时期的《金瓶梅词话》的介词作横向比较,从而看出《清平山堂话本》介词在整个汉语介词发展中所处的大致位置。《清平山堂话本》的介词从词形上看共有56个,自、从、在、于、至、向、往、望、就、去、当、经、沿、投、循、临、到、匹、只、朝、把、将、用、以、着(著)、与、和、同、对、共、为、替、问、并、连、带、因、缘、乘、靠、依、据、凭、趁、由、被、吃(乞、喫)、自从、朝着、看着、望着、在于、与同、同共、对着、因为。其中单音介词47个,复音介词9个,还是单音节介词占绝对优势。从语序上看,既可以在谓语动词前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后的介词有“在、于、至、向、往、到、以、与”,其余介词都在动词前,没有只出现在谓语动词后的介词。与《世说新语》、《敦煌变文集》的介词相比,《清平山堂话本》的介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介词数量显著增加,由《世说新语》的30个到《敦煌变文集》的47个,到《清平山堂话本》中已达56个;其次,介词向复音化发展的趋势,《世说新语》中只有2个复音介词,《敦煌变文集》中有4个复音介词,《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复音介词已达到9个;再次,介宾短语后置的比例逐渐减小。至于《清平山堂话本》和《金瓶梅词话》这两部作品,介词数量相差不大,相同介词所占比例很大,并且其用法基本相同,两种语料的介词面貌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