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以及不同剂量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10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门诊,经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00mg组、200mg组。三组均接受雷贝拉唑(20mg BID)治疗,100m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100mg TID)治疗;200m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 TID)治疗。三组疗程均为8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GerdQ量表评分、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洛杉矶分级,继而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并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研究不同剂量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功能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100mg组、200mg组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70.0%、77.8%、96.0%。100m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43,P=0.506);200mg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79,P=0.015);200mg组与100m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00,P=0.101)。2.对照组、100mg组、200mg组内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1.5%、96.0%。100m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36,P=0.464);200mg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19,P=0.031);200mg组与100m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81,P=0.193)。3.对照组治疗后LES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100mg组治疗后LES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200mg组治疗后LESP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mg组治疗后LES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200mg组治疗后LESP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mg组治疗后LESP与100m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4.对照组治疗后DCI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100mg组治疗后DCI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00mg组治疗后DC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mg组治疗后DC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200mg组治疗后DCI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mg组治疗后DCI与100m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1.不同剂量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远端蠕动功能影响不同。2.不同剂量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