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限制性定语从句(以下简称定语从句)因为其句法结构的独特性(从句可以在认知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无限循环)、存在的普遍性(在世界上几乎每种语言中存在)和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高频率,一直是语言学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定语从句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侧面展开:一是定语从句本身的结构研究;二是定语从句认知处理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三是定语从句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其中,定语从句习得研究主要从纯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两个角度切入,研究者们对英语定语从句的可学性及L1 和L2 学习者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难度层阶进行了丰富的探讨,并基于不同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有:NPAH(名词短语可及性层阶假设)、PDH(感知困难假设)和SDH(结构距离假设)。定语从句的研究在Keenan & Comrie(1977)提出名词短语可及性假设之后的二十年间不断深入,至今已达到了一个高潮。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尽管限制性定语从句类型不下40 种,但被研究的从句类型却较少;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三、汉语和英语类型参数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但是目前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学习者的屈指可数。为了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定语从句的研究,本文通过语法判断、汉-英翻译、英-汉翻译、句子连接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从理解和产出两个方面探讨前人提出的三种假设,即NPAH,PDH和SDH,看其预测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的难度层阶是否与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致,同时,对这些假设进行理论上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