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广受欢迎有目共睹,英语对世界的贡献不容否认。然而,英语在给非英语国家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极大的隐忧:随着英语的蔓延,英语文化随之而来;西方的生活方式、西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西方的语言使用方式开始从各个层面影响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有些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全球化”、“地球村”或“世界大同”的表现。也有些学者称其为“语言帝国主义”或“文化帝国主义”。还有些学者担心,随着英语的蔓延,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会象自然界的某些物种一样逐渐被同化而最终走向消亡,他们提出“文化生态”和“语言差异性”的观点。学术界甚至还出现了极端排外的“语言民族主义”(也叫“沙文主义”)。上述现象和理论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 本文从有关学术争论出发,针对英语蔓延现象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对广州五所高校400多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体采访,就英语的蔓延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西方文化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确实很大;大部分被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都有西化的倾向;有些汉语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正在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英语确实在悄悄地改变、削弱甚至取代中国的语言;不少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实在令人担心;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英语对汉语的侵蚀,他们热衷于学英语、说英语,以能说英语为荣,他们甚至认为英语比汉语更重要,而保持或维护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意识比较淡薄。 根据调查结果,作者得出结论:对中国文化在英语全球化环境下会消亡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在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民族文化的坚持和保护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外语界中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不多。很多学者认为,外语教学中要强调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甚至有人提出要专门开设文化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语所依存的文化,却极少有人提出坚持民族文化的必要性。本文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在西方文化一面倒的入超情况下,保持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性。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英语。英语作为一种全球语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我们要通过英语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以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在学英语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避免崇洋倾向和错误认同,不能因学英语而失去了自我。 本文认为,承担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介绍与传播任务的英语教学(ELT)在民族文化的坚持和保护中应充当重要角色。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坚持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自觉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培养民族归属感,使他们热爱和尊重自己的民族语言;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让他们知道学习英语及其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运用国外先进的东西,而不是使自己变成外国人。英语教学具有双向性,保持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吸收异民族的文化珍宝同等重要。英语教学及英语教师应担负起双重的责任,培养英语学习者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