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和农村的现代化是国家思考的主要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依赖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于农村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各地政府针对农村教育实际情况的变化,纷纷对中小学布局进行了结构调整。通过调整,优化配置并有效利用了现有教育资源,提高了资源投入和利用效益,提升了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农村教育的质量,提高了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如学生上学路程远、存在着安全隐患,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浪费严重,教师工作量增加等新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归因在于:地方政府对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执行与落实失当,遗留校产处置不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不足;新的教师编制标准不符合农村教育实际。据此,笔者提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问题的对策:首先,要合理处置农村撤并学校资产;其次,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经费投入;再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五,切实解决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最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制度,减轻农村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