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转化治疗是实现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阶段,但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最佳转化治疗方案仍不清楚。目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治疗对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疗效、预后并建立预测模型;2.探讨影响转化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的结直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170例。经MDT讨论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转化治疗是实现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阶段,但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最佳转化治疗方案仍不清楚。目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转化治疗对结直肠癌伴不可切除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疗效、预后并建立预测模型;2.探讨影响转化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的结直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170例。经MDT讨论后,将患者分为初始可切除组(42例)和初始不可切除组(128例)。收集128例不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及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采用选定的预后指标并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通过标准曲线和一致性指数进行验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8例转化治疗的结果分为3组:1)转化成功组30例,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均切除;2)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57例;3)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均未切除组41例。1.初始可切除的CRLM(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与通过转化治疗成功转化的患者在OS和PF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转化成功组的中位OS为36个月,而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为21个月(P=0.014),HR=0.48(0.27-0.86);转化成功组的中位PFS为28个月,而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为10个月(P=0.005),HR=0.43(0.24-0.77)。3.单纯原发肿瘤切除,未切除肝转移灶组与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灶均未切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个月VS13个月(P=0.01),HR=0.52(0.32-0.86);PF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转化治疗方案的不同其转化成功率及近期疗效也不同:1.转化成功一共30例(单纯化疗组12例,化疗+靶向组16例,化疗+局部治疗2例);2.单纯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CR1例,PR22例,SD27例,PD11例;ORR(客观缓解率)为37.1%,DCR(疾病控制率)为82.2%,转化成功率为19.7%;3.化疗+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方案:CR2例,PR28例,SD18例,PD4例,ORR(客观缓解率)为57.7%,DCR(疾病控制率)为92.3%,转化成功率为30.8%;4.化疗+局部治疗(射频、TACE或者HAIC等)方案:CR1例,PR4例,SD6例,PD4例,ORR(客观缓解率)为35.7%,DCR(疾病控制率)为73.3%,转化成功率为13.3%。(3)疗效评估为ORR是结直肠癌伴同时性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能够转化成功的关键因素。(4)转化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不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并且转化成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共有4例,2例出血(均使用贝伐珠单抗)、吻合口瘘1例、胃瘫1例,经治疗后均顺利出院。(5)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的位置、原发灶是否切除、CA199值、肝转移瘤的最大直径以及转化疗效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OS的因素。(6)多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的位置、CA199值、肝转移瘤的最大直径以及转化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7)列线图C-index=0.714结论:1.转化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选择ORR更高的转化方案,其中以化疗加靶向治疗方案效果最佳,能提高患者的R0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建议所有存在不可切除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快接受转化治疗。2.即使转化治疗不成功,仅原发肿瘤切除也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3.肿瘤的位置、原发灶是否切除、CA199值、肝转移瘤的最大直径以及转化疗效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OS的因素。4.根据预后相关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判断结直肠癌伴同时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包括艺术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助于鼓励学生学会理解艺术,对学生将来的成就、发展教育的影响深远。课程思政可以利用公共艺术教育来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学习模式。同时,公共艺术课程走进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全面深化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深度素养,在学生定性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教育的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需要抓好材料
背景和目的:脊柱外科中,手术部位感染(SSI)是腰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非计划再手术率,还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风险。早期识别SSI,可尽早作出应对措施,有效减少患者的身心负担及医疗花费。目前诊断SSI主要依靠发热、手术部位红肿和检测外周血中炎性相关指标(WBC,CRP,ESR,PCT,IL,TNF等);但腰椎术后SSI多为低毒性感染,全身和手术部位早期无炎
目的:目前转化治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中受到关注,但转化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标准,如何实现快速有效安全的肝癌转化治疗亟待临床研究。本研究基于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靶向免疫治疗的不同抗肿瘤机制,旨在探索HAIC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对比靶免治疗中晚期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纳入了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可手术切除的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肝损害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59例AJCC分期为Ⅰ、Ⅱ期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发现化疗相关性肝损害是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连续8次化疗后的转氨酶平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作出折线图,分析8次化
目的: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疗法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性不佳,使得患者寿命及生活质量不尽人意。本研究分析了临床常见指标与经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m CRPC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以求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江西省人民医院经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的m CRPC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包膜外侵犯(EPE)的相关危险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交叉验证。用于指导临床术前、术中决策,从而为临床工作诊疗提供参考,在肿瘤控制保证切缘阴性和改善尿控、勃起功能间做出平衡的决定,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检索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1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经前列腺穿刺活检且术前诊断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
背景及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primary gastr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PGSCC)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十分罕见,由于早期临床症状并不突出,大部分发现时已是进展期,往往预后较差,至今为止,PGSCC的诊治方案基本上是参照胃腺癌的标准进行的,有关的治疗指南和报道很少,缺少临床数据的支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探
目的:探讨术前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 N0)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33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是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
目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存在三连胜,即肿瘤控制、排尿控制及勃起功能保护,既往人们更多关注前两者,但随着技术及理论发展革新,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勃起功能的保护逐渐引起大家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并建立一个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进行验证,旨在为促进
目的:评估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及直接胆红素(DBIL)的单独和联合检测在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二零一九年九月至二零二一年九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296例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报告结果,将病人分为胆管癌组(73例)和良性胆管疾病组(223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