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大部分为裂缝-孔隙型储层,裂缝是主要渗流通道,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嘉陵江组气藏和长兴生物礁气藏部分气井的静、动态资料表现出不同于裂缝-孔隙性气藏的三重介质特征。而国内外对洞穴-裂缝-孔隙三重介质储层渗流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对其渗流动态变化规律的系统认识几乎为空白。由于缺乏定量化针对性分析方法,严重制约了对该类气藏开发动态特征的深入认识,也势必对该类气藏高效开发带来影响。以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气藏和长兴生物礁气藏为切入点,以探索研究三重介质地层特殊性为目的,面向整个四川盆地已开发气藏,从地质、钻井、录井、测井和试井曲线特征分析,开展洞穴-裂缝-孔隙型储层连续介质渗流描述理论研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洞穴-裂缝-孔隙型储层动态特征的认识。1、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全面掌握了三重介质气藏试井模型研究进展。筛选出典型的三重介质动态分析疑似实例9口井。在气藏动静态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三重介质储层动态特征识别依据。2、建立了三孔单渗并行窜流、三孔单渗逐级窜流、三孔双渗、三重介质复合模型(内外区均为三重介质、内区为三重介质外区为均质、内区为三重介质外区为双重介质)、三重介质部分射开模型、三重介质双层模型(层间有窜流和层间无窜流)、三重介质三层模型和三重介质孤立大溶洞等物理模型。3、开展了三孔单渗并行窜流、三孔单渗逐级窜流、三孔双渗、三重介质复合模型(内外区均为三重介质、内区为三重介质外区为均质、内区为三重介质外区为双重介质)、三重介质部分射开模型、三重介质双层模型(层间有窜流和层间无窜流)、三重介质三层模型和三重介质孤立大溶洞定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研究,分析了井底流压变化规律。4、开展了三孔单渗并行窜流、三孔单渗逐级窜流、三孔双渗定井底流压生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研究,分析了产能变化规律。5、开展了三重介质储层数值试井探索研究,并用差分法对三孔单渗并行窜流定产量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应用研究成果,完成了在大量资料分析基础上筛选出的9口井典型疑似三重介质储层试井资料的解释。研究成果较好地解决四川盆地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气井试井分析、产能评价工作中暴露的核心技术问题,为整个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气藏和长兴生物礁气藏开发动态分析乃至全国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高效开发提供借鉴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