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变革,竞技体操运动原来所依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为切入点,用系统的观点,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建国后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通过探析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发展特征,以期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竞技体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停滞下降阶段、迅猛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四个时期。在起步阶段我国竞技体操在学习苏联体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我国民族传统技艺的训练方法,在训练指导思想、训练方法、手段、运动量、难度发展等方面突破了国外一些训练模式,逐步形成了中国训练的风格。“文化大革命”使刚刚崛起的-中国体操运动又跌进了谷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为我国竞技体操的腾飞准备了条件。重返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历程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性。我国竞技体操的实力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增长性,男、女队整体实力的变化表现出同步性。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包括政策的导向、经济投入kg力度、竞技水平、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各省份根据其不同的地域优势把竞技体操列为竞技体育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竞技体操运动水平比较高的地区相对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区域对竞技体操运动的资金投入力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竞技体操的运动成绩表现出区域性差异。广东省为第一层次;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南省为第二层次:广西省、湖北省、云南省归为第三层次;四川省、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贵州省等19个单位为第四层次。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南省、广西省、湖北省以及云南省等优势省份的体操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优秀体操运动员在各大区域间的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优秀体操教练员的区域性分布与竞技体操成绩的区域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竞技体操科研的阵地主要位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南方地区以及华中、华东沿海地区。2、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影响因素分为环境、系统、要素三个层次。环境层次包括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系统层次包括训练因素、管理因素、科研保障因素、竞赛因素;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要素层次包括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推动我国竞技体操运动水平发展的动力系统。环境层次中社会政治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水平发展的外在动力。系统层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是发展的内环境。要素层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3、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表现出非均衡发展规律、协同发展规律、自主创新发展规律、路径依赖发展规律。我国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男子优于女子,性别非均衡性特征非常明显。从运动员的个体看,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在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各个因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环境层、系统层和要素层中各个要素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各层次因素之间协调发展,目标一致,以“举国体制”为依托、以“奥运争光计划”为发展的契机,共同促进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影响因素的协同发展反映了竞技体操训练、竞赛、管理大系统中系统运行中各部分有机统一的规律性关系。在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制胜因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难、新、美、稳”的制胜规律进行了自主探索,正是对于难新动作技术的不断追求,才使得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顺应了世界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潮流。路径依赖发展规律体现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依附于“举国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依赖于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变革、筹资体制的完善和意识形态的创新;依赖于对世界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